Français English 订阅
邮件订阅 手机订阅 订阅方式
首页 封面故事 特别报道 观感交流 中国报道 服务信息 人物 文化 简讯 交流 经济 专访 观点
 
马上订阅
-盘点文化盛典 共享交流成果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非关系:新年迎来新机遇
-从梦想到现实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网
中非民间商会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与非洲> 文化
 
前进中的中、非电影产业
更新日期: 11 15, 2010 来源: 《中国与非洲》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唐元凯,刘薇
好莱坞是当今世界电影市场上的一个巨大象征,也是很多国家电影业努力赶超的目标,中国和非洲电影业正在追赶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2010123日北京小学一放寒假,田健先生就在女儿的要求下,连夜排队购买《阿凡达》电影票。尽管已上映六周, IMAX版的电影票还是被预定到了一周以后。这一期间, 50多部中外影片挤进了长达90天的2010年新年档期(涵盖圣诞、元旦、春节、情人节),带来了影院的持续火爆。

 

中国电影再次迎来"黄金"期

 

100多岁的中国电影,经历过自己的"黄金时代",在缺乏娱乐形式的年代,这种艺术形式曾拥有大量观众,最高峰值达到293亿(1979年人次),这意味着,平均每天7000万人走进电影院,1人在1年里看了28场电影。可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电影也饱受冷落,每年流失十几亿观众使得票房收入一跌再跌。

 

19931月,电影主管部门出台了标志着向市场化模式转轨的《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电影作为精神产品,市场就在观众。"电影产业链建设到去年已基本成形。

 

在去年10月底举行的一次电影业跨界峰会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指出,从开放式的拍片许可证制度取代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拍片限制、简化审批手续流程,到专项扶持资金;鼓励对外合作拍摄及国产影片数量明显攀升,乃至放映发行、院线建设、影片营销模式上、税收等政策上的支持,都体现着国家对于电影产业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关于促进中国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将出台,为电影产业的全面崛起提供更加配套、积极的产业政策支持,更加巩固电影产业走势看好的信心。"

 

面对2009年美国电影票房 98,7亿美元来说,中国大陆全年票房总额62,06亿人民币(国产影片占56,6 %)还只是个起步的数字,童刚局长表示:"中国电影年票房将在3年内突破100亿大关,主流院线银幕数将达到1万张。"今后10年,中国电影会朝着年票房300亿至500亿元、主流院线银幕数2万至3万块的目标继续跃进,"这样才能形成与中国人口规模匹配的市场规模。"

 

非洲走出"电影沙漠"

 

与中国观众对《阿凡达》狂热不同的是,在接受采访的十几位在京非洲留学生并没有表现出对这部影片的兴趣。"也许以后我会看吧(阿凡达),其实我更想在这里看到非洲电影"来自科特迪瓦,目前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的 Gagne Mac Cladoerd 对《中非》说到。

 

非洲曾被视为"电影沙漠",但随着有电影之父之称的塞内加尔导演奥斯曼桑宾 Ousmane Sembene 拍摄的《割礼龙凤斗》(Moolaad?)被称为2004年世界最佳电影之一;2005年,第 55届柏林电影节中,南非电影《卡雅利沙的卡门》(U-Carmen eKhayelitsha)击败中国影片《孔雀》首次赢得最佳电影"金熊奖",2006年,南非电影《救赎》获得第78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非洲电影受到世界注目。

 

"获得柏林电影节最高奖项,对于非洲电影来说这是一大进步,"在中国拍摄过电影,担任百尔嘎环球国际电影公司驻北京亚洲代理( BELGA UNIVERAL INTERNATIONAL FILMS CO.TLD BEIJING ASIA OFFICE)Luc Bendza对《中非》说。谈到了非洲电影的发展现状,Bendza介绍说,非洲电影基本分为三大部分,以埃及为代表的北非电影主要在阿拉伯地区放映发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基本分为英语非洲国家和法语非洲国家,不仅这些国家依语言的不同主要得到来自美国、法国为代表的英语及法语国家的资助,拍摄的作品也展现了或美式的商业化口味或法式较强的艺术性。

 

来自加蓬,在中国拍摄过《龙在少林》、《李小龙传奇》等影视作品的 Bendza分析了中非电影发展不同之处。在他看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得益于政府在电影产业发展予资金及政策上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借助合拍方式及资本市场的介入,影视公司获得了充裕资金。相比之下,非洲电影缺少政府的支持,尽管有些优秀的非洲导演凭借个人名气得到了欧盟资助,但 3-4年才能拍一部影片,而且这部分人毕竟属于少数。20093 5日,欧盟宣布将创立一个3000万欧元的基金会以支持非洲电影的发展,非洲电影人表示欢迎。对此 Bendza指出:"电影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是让别人了解的途径,但是非洲电影的发展不能光靠别国的资助,政府应该给予大力支持!"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非洲电影是陌生的,他们能看到的通常是美国等国家拍摄的非洲题材电影,如美国拍摄的走进非洲 (Out of Africa)、加拿大拍摄的卢旺达饭店(Hotel Rwanda)等。"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非洲电影,我期待真正非洲电影走进中国影院!" Bendza补充道,"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就曾在第18届泛非电影与电视艺术节上表示,通过非洲人制作的电影,外间世界也能够对当代非洲有更好的了解,不仅仅是她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有发生在各地积极的变化。"

 

2009年非洲电影联盟借助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走进非洲旅游文化节隆重推出了首届非洲电影节,为中国观众带来了代表了非洲电影目前发展水平的 4部曾获国际奖项的影片--《马赛人》、《上帝也疯狂》 (The Gods must be crazy)、《耶路撒冷》(Jerusalema)和《揭竿而起》 (Catch a Fire)。这次文化节的主办单位-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的有关负责人对北京青年报表示,非洲电影并不是一片 "不毛之地",非洲的人文景观也并不仅仅为好莱坞去提供灵感,非洲的本土电影人也在用镜头来表达自己对这片土壤的关怀和 "审思"。非洲电影正在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趋势。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学院研究提供数据, 2006年尼日利亚以872部电影取代美国(485部),成为了电影年产量的第二大国家,被称为非洲"尼莱坞"。尽管尼日利亚是世界上电影业发展较晚的国家之一,但近 20年时间里,尼日利亚电影已从当初的一无所有发展成为如今拥有5亿美元规模的产业。他的快速发展归结为,一是电影拍摄制作及发行流通成本低,二是市场需求直接推动了电影数量的增加。对此Bendza评价说,尼日利亚低成本电影不是真正意义的电影,他之所以受到周边国家的喜爱,是因为他主要讲述的都是非洲国家日常发生的故事,符合非洲国家的口味。"尼日利亚电影以数量取胜,但他的质量和水准与南非电影还有一定距离。尼日利亚电影发展的意义在于,他促进了非洲国家民众对电影的好奇心,培养了他们对于电影的了解和热爱。"

 

合作中获得发展

 

通过参加各类国际电影节、电影展销会来提高本国电影在海外能见度,并通过合作拍片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不仅是中国电影也是非洲电影探索的道路。由美国、南非、博茨瓦纳三国合拍的影片《上帝也疯狂 I&II》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主演尼苏N!xau也成为了影史上最著名的非洲男演员并得到了中国观众的喜爱。 1993年尼苏获邀前往香港拍摄了影片《香港也疯狂》(Crazy Hong Kong),成为了香港的人气偶像。

 

"发展非洲电影的办法是非洲国家联合起来,创建非洲自己的电影工业,当然我们也希望能同其它国家合作,促进非洲电影的发展,进入海外市场 ," Bendza说。正在参与一个中国同南非合拍电影项目的Bendza透露,这部由中国、南非各投资百分之五十的喜剧动作片将在两国取景拍摄,希望能邀请到双方顶级演员出演,"中国和非洲文化上有相近的地方,我希望能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寻找电影领域的合作点,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如果这次合作成功,它将是这一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有中非合作拍片愿望的不仅仅是Bendza,中国导演王星军也有这个计划。 20085月应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全非和平统一促进会邀请,中国导演王星军携其二十多年来导演、主演的四部代表电影《丝绸之路》、《唐宋风韵》等及 100幅中国西部人文风光摄影作品赴肯尼亚、南非、莱索托、马拉维等国巡展。回国后又从其在非洲巡展间隙拍摄的近万张摄影作品中精选 150幅具有浓郁非洲风土人情的摄影作品,于200912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王星军带有强烈的中国历史和少数民族特色的电影作品深深打动了非洲观众的心,而非洲人文风光摄影作品也深深吸引了中国观众。肯尼亚驻中国大使 Julius Sangrace在看过摄影展后称赞说"通过您的镜头,中国人民真切了解了肯尼亚美丽的风景及丰富多样的文化。"除了对摄影展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Julius大使连同马拉维、莱索托驻华大使对于联合拍摄关于中非题材的电影对王星军发出了邀请,这一点同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主席陈昊苏先生的想法不谋而合。目前王星军导演手中已有 2个剧本,无论是爱情故事,还是中国援非医疗队的故事,都反映了中国人在非洲工作生活,同当地人民的友好交往。王导对《中非》表示,这 2部影片将由中非双方共同出资合拍,如果资金到位,有望在2010年年底完成其中一部影片的拍摄。

 

 

每日要闻 更多
-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肯尼亚航空将增加飞往安哥拉首都航班
-《对外援助物资项目管理办法》将实行
-贵州茶园面积达370万亩跃居全国第二
-至2014年全球一半A320飞机方向舵将在我国生产
 
人物 更多
-从南非到中国藏区
-来自非洲的“洋雷锋”
-聚光灯下:艺术家杨彦
-科托努的女站长
-佛得角两代歌后唱响北京
 
专访 更多
-思想的力量
-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互信和共赢”是中国民营企业在非洲成功之道
-谢亚静:中非贸易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非合作:有别于西方的新模式
 

 

关于《中国与非洲》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广告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与非洲及中国与非洲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