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çais English 订阅
邮件订阅 手机订阅 订阅方式
首页 封面故事 特别报道 观感交流 中国报道 人物 文化 简讯 我的非洲故事 经济 高端访谈、专访 观点
 
马上订阅
-加快一体化建设是非洲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非交往史上新的里程碑
-盘点文化盛典 共享交流成果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网
中非民间商会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与非洲> 文化
 
科学青年们的华丽冒险
更新日期: 11 23, 2011 来源: 《中国与非洲》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郑阳

松鼠们的聚会

据创办人姬十三说,当初他创办科学松鼠会时,想法其实很简单:“科普作者间一直缺少联系,我希望能建立一个平台,一个传播者协会,目的是促进交流、帮助成长。”

2007年,姬十三握着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证书走出了复旦大学的校门,但是十一年实验室生活却没有让他理所当然的走上科研工作岗位。出于对写作的热爱,姬十三开始作为一名自由撰稿人为科学专栏提供科普文章。

“我因为对科学感兴趣因此进入科研领域,但是慢慢发现做实验未必适合自己。科研要求你在一个细的领域里往下钻,而科学传播、写作要求一个人覆盖面更广,每个领域里就不要求那么深。我觉得自己更喜欢这些、做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姬十三说。

像姬十三一样努力在科研和写作之间寻找平衡的人绝非少数。08年,他在网上振臂一挥,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闻声赶来。姬十三描述他创建松鼠会时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有时候我恍惚觉得,这些人本来猫在一个大房子的各个角落里,一敲锣喊吃饭就全冒出来了。”

作为松鼠会的第一代成员,桔子加入时松鼠会时正在美国攻读细胞学博士学位。起初只是用来消磨时间的娱乐行为,却没想到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毕业后,桔子立刻回到祖国,飞机落地的第二天就头也不回的一头扎进了松鼠会总部,从此成了一名松鼠会的专职工作人员。

这个打扮入时、笑声不断的女孩在说到自己的感受时,脸上依然流露出了科研人员的严谨神情:“我觉得自己在这找到了精神依靠。科研和科学传播带给人的感受不同。传播总能得到回应,你知道自己的东西有受众,被人认可,有价值。”

目前,科学松鼠会有超过一百名成员,分布在中国、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大多数是在读或工作的高学历的科研人员,但有些文科毕业生,甚至有高中生也是参与其中。主编游识猷说:“很多人有一个误解,认为只有理科生才能加入松鼠会。但其实我们之中很多都是中文系的。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和文科理科没关系,这可以靠自学和更广泛的阅读来提高。”

虽然松鼠们来自不同的专业,年龄相异,但却有着更重要的相似之处。他们喜欢文学、喜欢交流、喜欢分享。言语间有着科学的严谨和清晰的条理,同时又喜欢以各种新奇的网名相称。所有的人都洋溢着年轻的气息,却以一种与年龄无关的形式呈现。谈到加入松鼠会的收获,游识猷说:“加入松鼠会让我认识了一群有意思的人,这些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不一样。跟他们在一起我自己的视野也更开阔了。他们改变了我的人生,现在我也希望去改变更多人的人生。”

 

未来规划

虽然科学松鼠会一直以“让科学流行起来”作为自己的口号,姬十三却不断地改进着自己的想法。“让科学流行起来需要一个时代背景。”姬十三认为,这样的目标需要很多人很多机构共同努力去建立一个大的生态圈。于是 2010年年底,一个全新的科学社区网站果壳网正式上线。

在姬十三的蓝图里,果壳网与松鼠会有着不同的定位。他说:“不同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适合做不同的事。松鼠会的目的是做一个科普作者的协会来支持行业的人,这样的目的适合用公益非盈利的形式去做。可是我还想做媒体,还想做社区,以此来推动一个更大层面的东西,这就要用商业的形式来做。”

姬十三认为,在中国,科技和文化是隔阂的,两个领域的人不来往。但科技其实应该是大的文化的一部分,姬十三相信这是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最近我一直在致力于科技进入文化。过去我们觉得科技影响人们的生活而不是人们的思想,现在我想让科技去影响人的文化生活,进而影响人们的思考方式。科技是一种看世界的角度,过去人们更多的用一种人文艺术的角度来看世界分析分析问题,用科技的角度较少,现在希望人们去了解,还有这样的一种角度去看世界。”

现在,作为一家商业网站的CEO,姬十三每一天都要处理各种繁复的事物,但参与科学松鼠会在周末举办的讲座活动仍然在他的日程表上占有一席之地。相比其他商人,姬十三显得很随性:“最开始的时候是想当一个好的科学家,后来是好的记者、科普作者。我的想法一直在变,很难说明年这个时候想做什么。”

   Previous   1   2  

 

每日要闻 更多
-国土资源部要求防止各地城镇建设无序扩张
-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谈物价形势与价格改革
-“2012中国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开幕
-多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专家:实际收入在下降
-深入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
 
人物 更多
-汪勤梅:中国第一项“非洲研究奖学金”设立人
-《中国人在非洲》广告片背后的故事
-对话中非“文化苦旅”的先行者李松山
-从南非到中国藏区
-来自非洲的“洋雷锋”
 
高端访谈、专访 更多
-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同等重要
-中非关系新的里程碑
-共同努力促进中非合作健康发展
-20+20:新的20/20远景
-思想的盛宴
 

 

关于《中国与非洲》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广告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与非洲及中国与非洲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