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çais English 订阅
邮件订阅 手机订阅 订阅方式
首页 封面故事 特别报道 观感交流 中国报道 人物 文化 简讯 我的非洲故事 经济 高端访谈、专访 观点
 
马上订阅
-共建金砖银行成金砖峰会焦点
-新经济时代
-中非人文交流合作,战略性选择
-为文化喝彩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网
中非民间商会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新华网
人民网
文化传通网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与非洲> 文化
 
走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历史名城积极寻找出口协调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
更新日期: 07 26, 2012 来源: 《中国与非洲》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郑阳

寻找出口

然而并非全国所有的文物景点都可以得到像莫高窟这样的"高规格待遇",相反,大多数文物的命运仍然飘零。根据官方统计,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全国有将近四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彻底消失,而在这现象背后,过度的商业开发难逃其咎。

坐落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敦煌在历史上曾经是中国版图上一枚耀眼的明珠,作为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在连接东西文明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也留下了众多重要的建筑遗址。

经统计,敦煌市现存各类文物景点241处,包括古长城、庙宇、古墓等。但其中被人所熟知并成为知名旅游景点的却屈指可数。很多未经开发的景点坐落于市郊,连通往的公路都没有。与很多南方城市相比,城市的旅游业仍显落后。

从推广与体现文物价值的角度来说,进行旅游开发无疑是最便捷的做法。而由于文物的特殊性,政府出资显然是比较安全的选择。但无论是旅游开发,还是文物保护的基本开销都让地方政府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最大的困难是资金和人才的缺乏",敦煌文物局局长赵志英说。

坐落于相对欠发达的西部,敦煌市的经济发展仍然在努力前行,敦煌市委宣传部张晓亮介绍说,当地政府的财政只够维持最基本的运转,文物方面的投资确实是有心无力。

"目前很多旅游项目开发基础设施都是靠国家投资完成,靠地方政府的能力根本完成不了",张晓亮说。而他认为,当下大量资金在民间,所以民间资本的介入是一种方法。

但是如何把民间资金搅动起来是个难题。民间投资盈利诉求无法回避,一旦涉及商业利益就为为文物保护带来了一定隐患,相关反面事例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屡见不鲜。因此,敦煌地方政府在景区开发问题上也一直保持谨慎的态度。"你要让企业能盈利,同时还不能伤害文物,所以必须严格准入",张晓亮说。

近年来,敦煌在此方面也有了一些成功的尝试。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的阳关,曾因唐代诗人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而闻名全国。阳关曾经是丝路南道重要关隘,但当时的关城早已埋在了千年风沙之下,现在可见的标志性建筑只剩一座烽燧。对于对当时历史并不十分了解的人来说,阳关作为旅游景点是在显得有点乏善可陈。因此,多年来阳关一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游客数量寥寥。

直到2000年,一位名叫纪永元的学者提出要集资在阳关建一座私人博物馆。在实现过程中,纪永元咨询了许多专家意见,花费多年时间来收集相关文物。现在,这座博物馆和阳关遗址一起组成了一片相对成熟的旅游景区,年游客量已达百万。

阳关景区的成功为文物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然而敦煌文物局局长赵志英认为,这种模式很难被一再效仿。纪永元本人是敦煌研究院的学者,像这样懂得文物价值同时又有资金能力的人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对于解决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方面的问题,赵志英认为这些都需要花时间慢慢去摸索,"不同的情况要用不同的办法处理"。

同处敦煌的玉门关景区就使用的另一种模式:允许私人公司投资修建通往景区的公路,这一方法也同时被许多其他景区使用。公司通常可以从景区旅游收入中分得一定比例的分红。

"和企业的合作是一种双赢",赵志英说。然而深知国内过度商业开发对文物的破坏的前例,文物保护部门也始终对私人资金保持警惕。赵志英认为,底线原则是公司可以投资景区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但绝不能接触到文物:"始终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 

   Previous   1   2  

 

每日要闻 更多
-2013年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本周开幕
-“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演出在南非约堡受到观众热捧
-国际社会向纵容非法象牙贸易的国家施压
-南非开普敦举办夏季集市
-中非渔业联盟在京成立
 
人物 更多
-交流带来合作
-非洲的星空—— 一个中国人眼中的多彩苏丹
-交流之路,越走越宽
-艺术家阿空噶·乔纳斯·西奥多
-一位刚果(金)留学生的中国情结
 
高端访谈、专访 更多
-潘鲁生委员:如何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
-南非驻华大使:金砖国家有望合作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卢沙野:金砖国家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稳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艾平:中非党际交流面临挑战和机遇
-推进中非友好关系
 

 

关于《中国与非洲》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广告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与非洲及中国与非洲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