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çais English 订阅
邮件订阅 手机订阅 订阅方式
首页 封面故事 特别报道 观感交流 中国报道 人物 文化 简讯 我的非洲故事 经济 高端访谈、专访 观点
 
马上订阅
-共建金砖银行成金砖峰会焦点
-新经济时代
-中非人文交流合作,战略性选择
-为文化喝彩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网
中非民间商会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新华网
人民网
文化传通网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与非洲> 文化
 
傩戏和傩戏面具——中国戏剧文化的活化石
更新日期: 11 01, 2012 来源: 崔小琴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崔小琴

              

    近日,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作家莫言,说起莫言,可能他最早为人所知的作品当属曾被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搬上荧屏的《红高粱》,一部《红高粱》让发生在中国这片黄土地的故事为世人所知而数年后,张艺谋的另一部作品《千里走单骑》又向世人展示了一种中国古老的戏剧形式——傩戏。一个日本父亲为了身患绝症的儿子,只身前来中国云南拍摄儿子最想看的傩戏《千里走单骑》。影片中,观众在被父子亲情感动的同时,也被一种神秘的文化吸引。那黑色布面上小巧的彩色面具透着古老而诡异的气息。面具,如同神灵一般被敬畏……

    那么傩戏究竟是什么呢?那神秘的面具下面隐含的是一种怎样的文化传承?其实,傩起源于远古的驱鬼逐疫仪式,是一种具有原始宗教意义的文化现象,可以说傩戏是在民间通过宗教形式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戏剧形式。当时的人们信奉疾病、灾难、死亡以及各种鬼怪都可以像虫蚁一样被驱逐,于是人们带上恐怖的面具,跳起激烈的舞蹈,嘴里发出“傩,傩”的声音,来达到驱鬼逐疫的目的,这就是最早的傩仪。而后来,从事驱鬼活动的巫师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就在宗教活动中插入了很多中国传统的民谣、舞蹈以及乐器等等,形成了现在的傩戏。傩戏的历史源远流长,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进,20世纪 50年代初开始,因多种原因,巫傩活动在中国被全面禁止,其艺术形态也日渐消亡。然而偏僻的西南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交通闭塞、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形成的封闭性社会环境和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个性,为傩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些地区残存的各种遗产便成了稀有的文化、艺术资源。中国的很多曾经傩戏盛行的地区都把傩戏当成了重要的旅游和文化资源,吸引游客和一些学者前来探寻神奇的傩文化。

    说到傩戏,不得不说傩面具,中国贵州省的土家族和苗族有句谚语:“带上脸壳就为神,摘下脸壳就是人。”这里说的“脸壳”就是指傩戏中的必备道具——傩面具。傩面具同很多非洲面具一样,造型夸张,形态各异。但正是这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傩戏面具却是傩戏最重要的载体,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与民俗含义。在傩文化的信奉者看来,傩戏面具是神灵的象征和载体,如何对待面具,往往要遵守约定俗成的各种清规戒律。比如,按照传统,女人是被禁止触摸和佩戴傩戏面具的,傩戏面具的制作、使用、存放都是男人的事情。男人戴上傩戏面具即表示神灵已经附体,不得随意说话和行动。在摊戏表演中,傩戏面具成了傩戏造型艺术的重要手段,也是傩戏最为重要、最为典型的道具。演员佩戴傩戏面具是傩戏区别于其他戏剧的重要特征。

    尽管傩戏面具被赋予了复杂而神秘的种种宗教和民俗的含义,但它本身却不失为艺术百花园的珍品。它本身就是一种造型艺术,其造型,往往因角色的不同而有差异。其表现手法主要以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完成人物的各种性格,而什么角色佩戴什么面具一般都有讲究。傩戏面具的各种艺术造型、质料选择、色彩运用、民俗意象等等,都因地域、民族、文化、审美等方面的不同而有差异。也正因为如此,傩戏面具于是更加表现得千变万化、多姿多彩。各种千姿百态的面具造型一经展示,便让人获得无穷的艺术美感。

    近年来,傩文化研究开始兴起,得到了很多关注。早在 2006年,在中国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20多个与傩有关的戏曲、舞蹈、风俗等项目就名列其中。今年的 815日,在中国的国家大剧院举办了 “傩魂神韵——中国傩戏·傩面具艺术展”,这是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傩文化展览。中国近年来还举办了国际傩文化节,邀请了来自南美洲、非洲、东南亚等十余个国家的 20余个傩戏团体出席演出。

    但是不可否认,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现如今,“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但是“傩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其深深地扎根于民之诉求,以顽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延续到今天,活跃于中国山南海北的村野间,它更是一种表达,表达着我们对生死、自然的思考。

 

每日要闻 更多
-2013年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本周开幕
-“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演出在南非约堡受到观众热捧
-国际社会向纵容非法象牙贸易的国家施压
-南非开普敦举办夏季集市
-中非渔业联盟在京成立
 
人物 更多
-交流带来合作
-非洲的星空—— 一个中国人眼中的多彩苏丹
-交流之路,越走越宽
-艺术家阿空噶·乔纳斯·西奥多
-一位刚果(金)留学生的中国情结
 
高端访谈、专访 更多
-潘鲁生委员:如何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
-南非驻华大使:金砖国家有望合作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卢沙野:金砖国家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稳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艾平:中非党际交流面临挑战和机遇
-推进中非友好关系
 

 

关于《中国与非洲》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广告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与非洲及中国与非洲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