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çais English 订阅
邮件订阅 手机订阅 订阅方式
首页 封面故事 特别报道 观感交流 中国报道 人物 文化 简讯 我的非洲故事 经济 高端访谈、专访 观点
 
马上订阅
-共建金砖银行成金砖峰会焦点
-新经济时代
-中非人文交流合作,战略性选择
-为文化喝彩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网
中非民间商会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新华网
人民网
文化传通网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与非洲> 文化
 
“东非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在沪举行
更新日期: 12 17, 2012 来源: 《中国与非洲》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本刊记者 刘检

2012年12月15日,“东非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六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非洲研究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刘检 摄)

召开非洲研究学术研讨会,加大对非洲历史文化等基础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构建我们国家的软实力,增加我们在非洲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孙保红20121215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东非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上表示。 

与会专家就“东非地区文化教育研究”、“东非地区历史与发展问题研究”以及“东非与外部世界”等议题,从文化、历史与中非关系等方面进行研讨交流。孙保红在开幕式上还作了题为《当前非洲形势与中非关系》的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所所长沐涛指出,举办该研讨会旨在推动建立一个国内非洲研究同行学术交流的平台,集中精力深入研究东非地区问题,重点关注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这三个东非国家。“历史文化领域的基础性研究非常重要,因为现实问题的根源在于历史,研究非洲现实问题需要回到历史中寻找答案,”沐涛说。

“我们希望未来能够把华东师大非洲研究所打造成东非问题研究基地,积极发挥非洲研究机构的智库作用,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和智力支持,”沐涛告诉《中国与非洲》。他同时呼吁中国和非洲学者能够在非洲问题基础研究领域加强合作,建立更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孙保红强调,非洲学术研究对于从事对非外交工作的人员来讲,也很有启发作用。“目前我们对非洲的基础性研究还比较薄弱,政府部门没有太多的人做更多的研究工作,而学术机构的研究则对我国的外交事业提供很大支持,”她告诉《中国与非洲》。“今后政府要进一步鼓励学术机构加强对非的基础研究,特别是对一些非洲国家的国别研究。”

该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和非洲研究所主办,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李安山等六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非洲研究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据悉,此次研讨会的论文集将于近期出版。此外,华东师大非洲研究所计划出版东非历史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其中包括中国—坦桑尼亚关系研究、斯瓦希里文化研究等课题。

2012年12月15日,“东非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六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非洲研究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华东师范大学提供)

 

背景资料:

·华东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所的前身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非洲史研究室,成立于1985年。20106月,以该研究室为主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20115月,该研究中心更名为华东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主任沐涛担任所长。

·华东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所对非洲问题研究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一是依托坦桑尼亚联合研究中心和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项目,重点开展非洲历史文化,尤其是东非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二是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比较教育研究力量,开展非洲教育问题研究;三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海洋科学研究所合作,开展东非地区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河口海岸泥沙沉积和侵蚀动态、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近海水域生态系结构与功能对富营养化的响应等问题的研究。

 

 

每日要闻 更多
-2013年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本周开幕
-“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演出在南非约堡受到观众热捧
-国际社会向纵容非法象牙贸易的国家施压
-南非开普敦举办夏季集市
-中非渔业联盟在京成立
 
人物 更多
-交流带来合作
-非洲的星空—— 一个中国人眼中的多彩苏丹
-交流之路,越走越宽
-艺术家阿空噶·乔纳斯·西奥多
-一位刚果(金)留学生的中国情结
 
高端访谈、专访 更多
-潘鲁生委员:如何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
-南非驻华大使:金砖国家有望合作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卢沙野:金砖国家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稳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艾平:中非党际交流面临挑战和机遇
-推进中非友好关系
 

 

关于《中国与非洲》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广告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与非洲及中国与非洲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