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çais English 订阅
邮件订阅 手机订阅 订阅方式
首页 封面故事 特别报道 观感交流 中国报道 人物 文化 简讯 我的非洲故事 经济 高端访谈、专访 观点
 
马上订阅
-共建金砖银行成金砖峰会焦点
-新经济时代
-中非人文交流合作,战略性选择
-为文化喝彩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网
中非民间商会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新华网
人民网
文化传通网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与非洲> 文化
 
霓裳背后——传统服饰与文化回归现代生活
更新日期: 02 01, 2013 来源:  郑阳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郑阳

提起中国的传统服饰,人们首先会联想到旗袍。在全世界,身着旗袍的曼妙女子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国形象标签之一。然而近年,许多中国的年轻人却正在试图扭转这一印象。

作为中国56个民族中最大的民族,汉族占据了全中国人口的90%以上。而汉文化下诞生的民族服饰汉服在过去的3000年里都作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服饰被广泛穿着,直到17世纪满族人入关建立大清王朝,这一服饰才被统治者下令由满族服饰取代,而旗袍正是这种满族服饰的现代演化版本。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汉服爱好者开始致力于将汉服重新引入人们的现代生活,希望借此能够复兴即将淹没在现代生活里的中国传统文化。

千里之行,始于衣衫

今年秋天,25岁的杨芳去影楼拍摄了一组汉服写真照作为给自己的生日礼物。自己端庄的古典造型让喜欢传统文化的杨芳非常满意,但当她向朋友展示这些照片的时候,收到的全是“你穿和服真漂亮”之类的赞美。

“每当看到长袍宽袖斜襟的服装,很少有人想到汉服”,这让杨芳有点沮丧。

而实际上,被中国人所熟知的日本的和服和韩国的韩服都是在汉服的影响下发展形成。这些传统服饰至今在当地的节日庆典等重要场合乃至日常生活中仍然随处可见,但是在中国,汉服却只出现在影视剧当中。

“衣服就像我们的另一层皮肤”,杨芳说,“传统服饰象征着的民族身份”

这一说法在许多汉服爱好者中都得到了共鸣,也成为了汉服运动背后的核心概念。2003年,河南郑州一位名叫王乐天的青年成为穿汉服走上街头的第一人,这一行为立刻掀起了社会对复兴传统文化的热烈讨论,也因此被汉服支持者认为是汉服运动的开端。

汉服运动致力于复兴中国传统服饰和传统文化,这一活动一经提出就迅速席卷全国。至今,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成立了自己的汉服推广组织,而海外也有为数不少的民间协会。这些组织的主要活动包括在公共场所穿着和展示汉服,于此同时,会员们还致力于古代礼仪和乐曲的研究。

在便利度方面,宽袍大袖的汉服自然无法与现代服饰相比,所以汉服爱好者提倡的是在节庆之时穿上汉服以表达对先人和传统文化的尊重。十年过去了,这些汉服爱好者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与之前相比如今汉服的知名度已经大幅提升,许多学校开始以汉服取代西式服装作为毕业典礼或成人仪式的专用服装。2007年,北京奥组委收到了一封让汉服作为08年夏季奥运会专用服装的倡议书,而去年,当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网友均表示希望莫言能够身着汉服去瑞典领奖。

汉服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多的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一个关于汉服运动的网络调查显示,75%的网友投票给了“有必要,带动民族复兴”这一选项。

北京汉服协会,一个致力于汉服推广的民间网络组织,在给新成员的介绍简章里写道:“复兴传统可不是靠一件衣服就够了的,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但复兴这件衣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就从这里开始。

重读圣贤之书

近年来,与汉服发展同样迅速的是人们对于传统教育的热情。私塾作为一种有两千年历史的私人教学机构又重新获得人们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家长把自己学龄前或正要入学的孩子送进私塾学习。在那里,孩子们以汉服为校服,每日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同时也必须遵从古代传统礼仪形式。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干春松解读说:“私塾和古代礼仪的热情,是人们文化思乡的一种体现,大的方面说是民族自信恢复的体现。”

2005年,全国首家国学院在中国人民大学成立,而今,针对国学的各种研究教育机构在全国已经超过20所。不仅在学术界成为炙手可热的课题,国学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相关书籍成为各大书店的畅销排行榜上的常客。

“现代人生活在忙乱和利益之中,在国学中可以发现许多纾解心灵紧张的内容。读《庄子》和读富翁的传纪,对于人的精神涵养的意义,肯定是不同的”,干春松说。他认为,现代中国是古代中国的延续,所以文化上的断裂感是一个近代的产物,现代人学习国学,其实只是唤起其无意识中的一些行为的解释系统。让传统文化回归,现代人首先要放弃古代思想与现代思想的绝对对立的观点。

 

每日要闻 更多
-2013年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本周开幕
-“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演出在南非约堡受到观众热捧
-国际社会向纵容非法象牙贸易的国家施压
-南非开普敦举办夏季集市
-中非渔业联盟在京成立
 
人物 更多
-交流带来合作
-非洲的星空—— 一个中国人眼中的多彩苏丹
-交流之路,越走越宽
-艺术家阿空噶·乔纳斯·西奥多
-一位刚果(金)留学生的中国情结
 
高端访谈、专访 更多
-潘鲁生委员:如何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
-南非驻华大使:金砖国家有望合作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卢沙野:金砖国家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稳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艾平:中非党际交流面临挑战和机遇
-推进中非友好关系
 

 

关于《中国与非洲》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广告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与非洲及中国与非洲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