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巴,1996年毕业于中国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后,曾在重庆市政府从事外事工作。 2005年,他因公来到非洲后爱上这里,于是辞职开始在肯尼亚马赛马拉保护区工作,是第一个深入非洲做全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中国人,第一个在非洲注册 NGO(非政府组织)的中国人,“非洲之友”野保论坛的创办人以及“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项目”的发起人和主席。近日,他与《中国与非洲》杂志的记者分享了他与非洲野生动物的故事。
为什么会决定辞去公务员的职位,去非洲从事保护野生动物的工作?
和狮子呆在一起是我小时候的梦想,我八九岁的时候,曾经很喜欢一部有关狮子的动画片《森林大帝》,这部动画片激发了我对狮子的兴趣。这些年来,我这个梦想从来没有停止过。所以因为工作的机缘,我来到非洲,这里的一切与我想象中一模一样,所以那时候我感觉我实现自己梦想的时机成熟了,就决定留在非洲从事保护野生动物的工作。
这个决定在当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因为政府官员有稳定收入,有很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如果辞职去非洲不仅没有收入,也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做出这个决定很难,但是我不后悔,因为人的一生很短暂,再不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同行尸走肉一样,人生会毫无意义。事实上,我这个决定后来证明是正确的,不仅对我自己而言,对我女儿的教育也是大有裨益的。在她小的时候我曾经带她去过非洲,她从小就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在非洲保护野生动物的工作遇到了哪些困难?
2005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因公出差去非洲,一踏上非洲的土地我就爱上了这里,于是我辞职开始做一些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和调研。后来,在 2011年的9月份,我发起成立了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希望能够向国际社会发出中国的声音,用中国人的行动来帮助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和相关生态环境。非洲几乎所有生活着狮子的地方就有我的足迹。我们主要通过和肯尼亚政府、保护区、野保组织以及野保科学家进行合作,定时巡逻,制止非法盗猎和放牧、研究狮子的习性变化、救援受伤的濒危野生动物以及野保教育工作。
但是最初的时候确实遇到了想象不到的困难。首先面对的就是观念上的认同。很多欧美人看来,中国人不关心也不会来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的工作,因为他们认为中国人喜欢吃各种动物,有些人在非洲还会购买象牙犀牛角等野生动物制品。因此开始的时候,我面临很多误解,要融入欧美人在当地保护野生动物的圈子,困难重重。但是后来随着了解的深入,慢慢大家开始了深入的合作。
未来有没有在国内推动保护野生动物的计划?
其实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国内的野生动物保护观念不是很强,因此,我希望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因为中国人对于公益的理念,大多数情况下,还停留在人的层面,没有上升到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高度。其实保护人和保护生态环境同样重要,相比而言,保护生态环境更是当务之急,也是永续发展的基础。地球上已经超过了 70亿人口,已经不堪重负,即使每个人都过上富裕的生活,一旦环境污染了,生态崩溃了,人类能否生存下来都是一个疑问。
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之所以会选择在肯尼亚,一是因为非洲是地球上野生动物最后的净土,这里汇集了全球很多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很多环保组织和科学家,我希望通过这个组织向世界发出中国希望保护野生动物的声音。第二,我希望可以借鉴非洲保护野生动物的成功模式,时机成熟的时候,可以在中国建立一些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国本土的濒危野生动物,如虎豹熊狼,逐步恢复一个完整的生态链,重新迎回蓝天白云和皓月星空,让中国的小孩子可以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大自然。而不仅仅是周末在补习班中度过,我们应该让孩子触摸真正的大自然,从小就培养野保环保的理念。
对非洲的感情在从事了这些年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后有什么变化?
非洲已经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现在已经适应了非洲一望无际的草原,皓月星空的夜晚,反而不太适应回国的生活了。每年雨季时候,盗猎活动基本销声匿迹,我会趁着这段时间回国,大概在每年的四五六这三个月份,主要在国内陪伴家人,同时在不同的城市做野保宣讲,接受媒体采访,向大家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但是可能我的身体已经适应非洲的气候和生活,每次回国都生病,肠胃不舒服。在高楼大厦的间隙,看不到蓝天白云,回国几个星期就很想念非洲。
其实和猛兽在一起,快乐很简单,在很多人眼里,它们会摧毁一切,洪水猛兽通常都是放在一起使用的,但是实际上它们并不危险,当人类同它们眼神交汇的时候,它们会感觉到你的善意或者敌意,所以才会跟人类保持相对的安全距离。我在肯尼亚的草原上巡逻的时候,经常有狮群在我们的车旁走来走去,跟我打招呼,甚至在我们周围睡觉。这是我最初的梦想,如今成为了现实。这些野生动物其实就像亲人一样,在非洲的日子里,我感觉像回家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