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4月,“隐没地——上圈组村民与艺术家的影像实验”大型摄影展在今日美术馆举办(王祥 摄) |
 |
摄影展展出的2000余幅作品出自80多位摄影家和29位宁夏村民(王祥 摄) |
2013年4月,“隐没地——上圈组村民与艺术家的影像实验”大型摄影展在今日美术馆举办。展览展出的2000余幅作品,既有第一次拿起相机的村民们对即将成为记忆的村庄的感性记录,也有众多不同身份背景艺术家的倾心创作,向观众描述了社会变革时期特定生存环境下普通人的生活场景。本次展览由今日美术馆与中国摄影家协会、新华社中国国际文化影像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挖掘农民视角
本次展览缘于一次影像的实验创作活动:基于“寻找农民真实视角”的表达。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80多位评论家、理论家、摄影家、艺术家、电影导演、诗人、作家分批次进入宁夏西吉县沙沟乡阳庄村上圈组,和当地4至67岁的29名村民一起进行影像记录与表达。
据此次展览的项目策划、中国摄影家协会新闻纪实委员会委员王征介绍,他作为评委之一参加第二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照片评选时发现,不少农民摄影师所拍摄的照片越来越唯美化和雷同化,而评委们也讨论如何寻找有真正农民视角的摄影作品,于是有了此次尝试影像实验的想法,把相机交给农民去拍摄照片。上圈组是其中的一个摄影点,另外的两个点位于河南黄河滩周边和广东东莞农民工聚集区。
据了解,上圈组是一个被列入生态移民的村庄,计划将于2013年全部从大山中搬离,迁移到平原地区。王征说:“在村庄拆迁的过程,村民与艺术家的一起拍照,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别人观察的生活,很有价值。”
另外,上圈组是一个比较偏远的小山村,收不到手机信号,直到几年前才有了电视。村民们从未接触过相机,更不熟悉摄影,除了能看很少几个台的电视节目外,他们几乎就没受过读图时代的影响。
 |
2013年4月,一个小朋友在“隐没地——上圈组村民与艺术家的影像实验”摄影展上观看与她同龄的农村小朋友拍摄的照片(王祥 摄) |
展览命名为“隐没地”,王征指出,一方面,上圈组村庄地理位置偏远,隐没于大山中,交通不方便;另一方面,也暗含着这些村民的生活是隐没于主流文化和大众视线之外的。
然而,“那些第一天拿起相机的村民竟然真的拍出了犹如乐府诗般的纯真味道,比拍了几十年的摄影家更有感觉。从某种程度上说,在这个项目中,不是摄影家教会了村民怎样拍照,而是村民教会了摄影家怎样拍照,”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藏策指出。
王征也认为:“我们应该向农民学习,学习他们自由的表达,学习他们鲜活地观察事物的视角。”
来自澳大利亚的职业摄影师Natasha Murray告诉记者,让村民拿起相机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一项目的理念让她印象深刻。她评价道:“照片的视觉冲击力强,通过不同年龄的村民对自己生活的记录拍摄,我能感受到这个村子的环境和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同时,一些照片很有幽默感。”
在北京工作的德国建筑师Simow Berg告诉《中国与非洲》记者:“我感觉有些村民拍摄的照片比职业摄影师还好,他们观察自己生活的视角独特、关注细节,照片展示了他们生活中不同的事物和场景,每张照片都讲述了不同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