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FRANÇAIS 北京周报
测试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并行
 Août 2018 FR 2018-07-12
新华社照片,北京,2016年10月23日 慕田峪长城秋韵 这是10月23日拍摄的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秋色。 眼下,北京慕田峪长城秋色正浓,长城内外层林尽染。 新华社发(卜向东 摄)
新华社照片,秦皇岛(河北),2016年10月26日 河北卢龙佛儿峪段长城修复工程加紧施工 10月25日,工人在秦皇岛市卢龙县佛儿峪长城4号敌楼施工。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佛儿峪长城保护性修复工程正在加紧施工。据介绍,佛儿峪长城总长4公里,此工程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佛儿峪1、4、6号敌楼及周边长城墙体进行排险、补砌、勾缝,清理敌楼周围及顶部杂草,预计11月中旬完工。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新华社照片,秦皇岛(河北),2016年5月19日 雄伟壮丽的板厂峪长城 秦皇岛市海港区境内的板厂峪明代长城(5月18日摄)。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境内的板厂峪长城地处燕山山脉南缘,地势险要,俯瞰平原大海,最大坡度近80度。这段长城由明早期长城、明晚期长城、北齐长城三部分组成,累计长度18公里,现存敌楼61个,其中保存相对完好的有30余座,最高处的敌楼“大尖楼”修建在海拔880多米的山巅,雄伟壮观。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新华社照片,秦皇岛(河北),2016年10月26日 河北卢龙佛儿峪段长城修复工程加紧施工 10月25日,工人在秦皇岛市卢龙县佛儿峪长城4号敌楼施工。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佛儿峪长城保护性修复工程正在加紧施工。据介绍,佛儿峪长城总长4公里,此工程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佛儿峪1、4、6号敌楼及周边长城墙体进行排险、补砌、勾缝,清理敌楼周围及顶部杂草,预计11月中旬完工。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新华社照片,北京,2016年10月23日 慕田峪长城秋韵 这是10月23日拍摄的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秋色。 眼下,北京慕田峪长城秋色正浓,长城内外层林尽染。 新华社发(卜向东 摄)
新华社照片,丽江(云南),2015年11月17日 云南丽江古城光影 人流不断的丽江古城街道(11月16日摄)。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镇”,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大研镇,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丽江古城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县城之一,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 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轻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古城居民素来喜爱种植花木培植盆景,使古城享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的美誉。 古城建筑全为古朴的院落民居,房屋构造简造、粗犷,而庭院布置和房屋细部装饰丰富而细腻,居民喜植四时花木,形成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 丽江是个适合休闲和消磨时间的地方,来自国内外的游客逗留在这里,能充分享受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感受淳朴的民风,身心得到舒缓。 新华社记者杨宗友摄

今年49岁的广东摄影师何雄周这几天一直关注着在巴林首都麦纳麦。6月24日至7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2届大会在这里举行。7月2日,当世界遗产大会宣布贵州省梵净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时,他第一时间在朋友圈里进行了分享。

“实至名归、众心所向。”何雄周在朋友圈中写道。

2006年何雄周第一次结识梵净山,就被这座雄伟的高山吸引。在山顶,他第一次就见到了“瀑布云”和“佛光”景象。“太震撼啦!充满了灵气!”何雄周说,他决定用自己的相机记录梵净山的美景。正因痴迷,后来他卖掉了广东的房子,钻进深山潜心拍摄。十二年间,他为这座山拍下了10万多张照片。梵净山西麓有一株1300多年的紫薇树,当地村民奉为“神树”,为了拍摄祭拜场景,他连着三年春节守候这一幕。

多年的积累,让何雄周萌生了出版画册的愿望,让更多人目睹梵净山的神奇。当翻看旧照,对比同一地点的变迁时,他惊喜地发现梵净山和过去“简直一模一样”,这也反映了当地保护梵净山的努力。“入选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意味着对梵净山的保护有了更高的要求。”何雄周说。

梵净山由此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至此,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总数超越之前并列的澳大利亚和美国,独居世界第一。

中国于1985年11月22日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至今已有30多年。这30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世界遗产多方面的事务,已申报成功53处世界遗产,总数居世界第二。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连续13年获得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遗产领域实行申报限额制以来,唯一一个文化遗产申报连续成功的国家。专家认为,这些成就的取得要归功于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

利用现代科技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中国自1985年正式加入《公约》后,围绕世界遗产建立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以及行业标准等多层次立体保护体系,形成以政府为主、民间力量积极参与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格局。在保护理念上,2000年发布、2015年修订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实现了我国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原则的对接。

近几年,中国充分发挥高新科技的作用,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2018年4月25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英特尔公司在北京慕田峪长城举行“科技助力文物保护与利用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共同宣布将运用英特尔人工智能技术和英特尔无人机技术实施长城保护项目,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保护这一世界建筑。

“长城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也是世界上体量和规模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是我国首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说,“这几年国家在长城保护利用上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由于体量巨大、自然侵蚀、人为干扰等原因,长城保护现状仍然十分严峻,保护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因此,我们与英特尔开始合作,准备利用新的方法来维护我们的长城。”

本次双方合作的是箭扣长城修复项目,作为万里长城最著名的险段之一,箭扣长城充分展现着古老长城的惊、险、奇等韵味,但该段长城自然风化严重,且大多位于险峰断崖之上,周边草木茂密,修缮人员到达施工现场步履维艰,传统手段所进行的勘察、修缮和维护困难重重。

此次双方携手,将探索科技助力长城保护的方法。在这次合作中,将使用英特尔无人机对城墙进行检测与航拍,进行3D建模,帮助文保人员清晰、全面了解长城现状;根据无人机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监测判断出需要被修缮的墙面裂痕和砖瓦缺失;用人工智能算法对采集到的多形态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及虚拟重建,为修缮、维护提供指导,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预测数据。以视觉化方式呈现长城的原始状态,以更精确、更高效、更及时、更安全的方式计算出哪一部分城墙需要修缮,迈出了科技助力长城保护的第一步。

“长城的保护利用需要企业、民众、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此次与英特尔合作,引入最新技术,为这一世人瞩目的课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模式,使我们看到科技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巨大潜力。”励小捷表示。

除了长城,许多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都利用了现代科技。比如,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处理提供了范例和标准。敦煌研究院建立了莫高窟数字档案,为壁画保护提供技术保障,使莫高窟珍贵的文物信息得以永久真实地保存。

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宣传当地的名片

世界文化遗产地造就了中国新一批著名旅游目的地。随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一些几年前在中国还非常陌生的地名,如今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自从1997年12月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以来,山西平遥古城的游客量已从当年的5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156.37万人,门票收入由当年的125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1.34亿元。无独有偶,洛阳龙门石窟2000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前每年门票收入1000万元,申遗成功后第二年就高达2700万元。

许多城市将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宣传当地的名片。2018年5月18日上午,首届塞上朔州长城国际旅游节在山西省朔州市右玉杀虎口开幕。本届旅游节为期3天,期间举办了国际文化嘉年华朔州长城徒步活动、“光影朔州”光影秀、“长城之夜”旅游推广会、2018山西右玉玉龙国际赛马公开赛、“游长城·寻美食·品文化”塞上国际美食节等活动。

相关负责人表示,凭借长城的特色和名气,举行2018首届塞上朔州长城国际旅游节,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感知到朔州“举右玉龙头,走生态之路,打长城品牌”的独特魅力,2018首届塞上朔州长城国际旅游节是朔州的一张城市名片,对于朔州旅游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

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成功还有利于提升当地知名度。

2014年,大运河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此,通州运河研究专家周良表示,作为大运河的终点,北京通州区近年为大运河申遗做了许多工作。比如投入大量经费,在运河两岸营造万亩森林公园,对运河北端的三教庙等文物单位进行了修缮。“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通州的知名度得到极大提升,对通州的规划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今后通州肯定要严格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进一步加强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周良讲道。

避免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过度开发

由于申遗前期投入巨大,有些地方一旦申遗成功,便会迫不及待地开发,导致保护区内乱象频生。

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曾说过:“我参与保护了平遥、丽江,但之后这些地方就成为了兴旺的旅游景点,这可喜也很可悲。”比如丽江古城,盲目地将原住的纳西族人口迁出来,过分进行商业开发,使世界遗产原本的真实性变“味”了。在2007年,包括丽江古城在内的6处中国世界遗产被“黄牌警告”。

除了丽江古城,已有六百年历史的平遥古城墙曾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接连三次坍塌,日益增多的游客是造成古城墙难以承受之重的主要原因。而被视为“中华瑰宝”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因旅游人数倍增,加速了壁画氧化。

“世界文化遗产的功能主要是精神文化功能,而不是经济功能。有些缺乏全局观念的决策者,把世界文化遗产错误地定位为‘旅游资源’,肆意进行旅游开发。其实,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而世界遗产是保护性公益事业,旅游只是其众多功能之一,且必须控制利用。”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谢凝高教授表示。

早在2002年,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9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一切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首先要把遗产的保护和保存放在第一位,应以遗产的保护和保存为前提,以有利于遗产的保护和保存为根本。

近几年,中国政府加强了对世界文化遗产开发项目的审查,对不合理的项目进行驳回并提出整改意见。

今年3月7日,国家文物局公布“关于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宁明段)实施左江花山音画夜游演出项目的意见”。国家文物局认为该项目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遗产区、缓冲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山岩画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建设工程将对河道岸坡形态、自然植被造成直接破坏,形成严重的声污染、光污染,展示内容与遗产历史文化内涵冲突,不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要求。这已经是该“音画夜游”项目第二次被驳回修改。

今年4月份,山西文物局以“威胁长城”为由拒批大同古长城旅游公路项目,并提出一系列具体意见。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想要达到双赢的目的,需要地方政府有非常优秀的操作手法与开发思维。做好世界文化遗产适度的保护性开发,同时用开发得来的经济效益,更好地做好保护工作,以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赵云(女)表示。

相关文章:
链接: 中非合作论坛   |   中非合作网   |   中非民间商会   |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   新华网   |   人民网   |   文化传通网   |   中国发展门户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   |   订阅   |    设置主页
版权所有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