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气治理:环保先经济而行 |
《中国与非洲》记者郑阳 |
据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介绍,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指导工作时就曾提出,“生产总值即使滑到第七第八位了,但是绿色发展方面搞上去,在治理大气污染和雾霾方面做出贡献了,那就可以挂大红花,当英雄。”
过去两年来,河北省在压缩产能方面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到2015年底,全省累计压减炼铁产能3300多万吨,炼钢产能4100多万吨,水泥6200多万吨,平板玻璃3700多万重量箱,超额完成了国家设定的任务。
“我们还没弄清的是大气环流的过程和污染物传输的规律,但是主要污染源各地都已经非常清楚。”陈国鹰说。
燃煤量大是河北省大气污染的源头。2014年,全省燃煤消费总量达2.96亿吨,居全国第四位,燃煤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88.5%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了22.5个百分点。
自2013年以来,全省消减燃煤2700多万吨,淘汰锅炉2万多台,5万多蒸吨。同时,还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实心黏土砖瓦窑的拆除行动(实心黏土砖瓦窑烧劣质煤,污染物低空直排),同时对各大工厂完成了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
除此之外,控车是另一个重要措施。河北省重化产业围城,物料运输频繁,其中重型卡车占比很大。据介绍,同型号黄标车的氮氧化物排放量相当于15到20辆国四标准小轿车,而重型柴油车则可相当150至200辆。
“限行小轿车不如集中力量治理重型卡车。”陈国鹰说。
2013年以来,全省累计淘汰黄标车147万量,已做到全部淘汰,并比其他省份提前一年以上引入了国五标准。下一步的目标是针对老旧车型,同时推广新能源汽车。
今年,在继续深入努力的前提下,河北省还将实施针对散煤燃烧、露天矿山扬尘以及道路车辆治理的几大专项行动。
陈国鹰表示,全国大气治理的核心是京津冀地区,而河北又是京津冀地区问题的核心,河北的大气污染问题长期形成、成因复杂,因此建议国家对河北给予特殊政策和资金支持。
“河北的空气质量代表着国家形象。”陈国鹰说,“要尽快摘掉黑帽子,戴上大红花。”
|
|
|||
版权所有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