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埃及:六十年发展道路上的同行者 |
中国与非洲 |
今年5月30日是中国与埃及建交60周年。埃及是首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建交60年来,两国关系不断发展,中埃友谊历久弥新。2014年12月,两国确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双方的合作提升到新的高度。同为两大文明古国和发展中国家,埃及和中国密切合作,中埃关系不断升温。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埃及在发展战略层面出现许多契合点和相通处,两国全面战略合作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两国把今年定为埃及“中国文化年”和中国“埃及文化年”,在这一年中,埃及和中国都将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入了解彼此的文化和人民,为两国历史关系上升到新高度铺平道路。最近,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接受了《中国与非洲》记者刘检的专访,就中埃建交60年来,双方在经贸投资、产能合作及民间文化交流等方面发表观点。
《中国与非洲》: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埃及也在加速开发“新苏伊士运河走廊”。您认为这将给双方深化全面战略合作带来哪些新的机遇?中埃在哪些发展领域有合作潜能?
宋爱国:今年是中埃建交60周年。60年来,共同的发展使命和为实现各自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追求,将中埃两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寻求共同发展的进程中,两国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两国务实合作结下累累硕果。当前,两国又都步入了各自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同埃及“新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战略在目标和理念上高度契合,这两大战略对接将为两国在新时期实现共同发展提供新的平台和模式,也为中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今年初习近平主席访埃期间,中埃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为两国未来开展这一战略合作进一步夯实了基础,指明了方向,细化了任务。
埃及位于“一带一路”西端交汇处,区位优势突出,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对象。而中国拥有强大的产能、资金和技术优势,可以成为埃及“新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的重要合作伙伴。习近平主席访埃期间,双方签署了21项重要合作协议和文件,展示了两国合作的勃勃生机。双方将把各自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推进新的大项目等合作。而中国倡导的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非、中阿发展基金将为有关项目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投融资支持。两国优势互补,还将进一步激发出双方在贸易、投资、现代工业、现代农业、交通运输、电力能源、卫星科技等领域的巨大合作潜能。
埃及是阿拉伯、非洲大国,中埃两国开展战略合作,其影响力将超越双边范畴,并产生重要辐射效应,带动中国同阿拉伯、非洲国家的整体合作水平,为中阿、中非关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5年,全球经济复苏依然疲软。请问中埃之间的经贸情况如何?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建立给中埃两国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尽管2015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缓慢,但中埃经贸合作依然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中埃双边贸易额达129亿美元,中国在埃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达34.6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双边贸易额与2010年我刚刚出使埃及时的68亿美元相比,在短短5年内已接近翻一番。截至去年底,中国对埃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为7.28亿美元,如将油气领域并购、利润再投资等统计在内,中国在埃实际投资存量超过了60亿美元。这些成果主要在过去5年内取得,充分体现了中埃经贸合作的良好水平和势头。
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中国在西亚北非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经贸合作区,自2008年启动以来,迅速成长为功能布局合理、配套服务完备、投资优势显著的高标准国际化产业基地和现代化工业园区。目前一期已全面建成,吸引了32家制造型企业与30家服务型企业进驻,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合作区二期6平方公里土地的开发也已正式启动,首期2平方公里土地已正式接收,园区建设即将展开。经贸区为埃及创造了数千个就业岗位,培养了一批埃及技术人员,不仅为提升中埃工业化合作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带动了两国在投融资等配套领域的务实合作。位于该工业区的巨石埃及公司玻璃纤维项目,不仅填补了埃及在这一领域的工业空白,还使其一跃成为中东地区首屈一指的玻璃纤维生产和出口国,推动了埃及工业化的发展。经贸区的发展壮大,已成为中国同地区国家工业化合作的示范项目,也是南南合作的成功范例。
在埃的中资企业主要在哪些领域进行投资?他们是否承担了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
近年来,中资企业在埃投资规模逐年扩大,领域不断拓宽,主要集中在能源、制造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其中,油气勘探开采和油田服务占累计投资额总额的84%,主要企业有中石化国勘公司、中萨钻井公司、宏华石油钻机制造公司等。制造业企业占累计投资额的12%,主要有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公司、华晨汽车公司等。通信、港口航运等服务类企业占累计投资额的4%,主要有华为、中兴、中国海运公司等。
在埃中资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重视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为埃及提供了数量可观的就业岗位,还制定了针对本地员工的培训计划,为埃及培养了一批业务过硬的技术人才,帮助埃及提升自我发展能力。2015年斋月期间,中资企业商会、埃及华人总会等参与出资,同当地慈善机构合作,首次举办了“华人社团慈善月”活动,每天向当地贫困民众提供300份斋饭,捐赠总额超过15万埃镑,取得良好社会反响,成为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实践。此外,商会还积极赞助汉语桥埃及赛区决赛活动,促进中埃民间文化交流。中资企业积极回馈当地社会的行动,在埃及赢得广泛赞誉。
中国正在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而埃及正在致力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您认为中埃在产能合作方面有哪些互补优势?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和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制造业规模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拥有大量优质产能。当前,中国正在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既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优质产能,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意愿,也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和能力。而埃及正在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迫切希望加快自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吸引投资,扩大就业,振兴经济。中埃两国开展产能合作恰逢其时,这符合双方各自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将形成一个互利双赢的格局。
2015年6月,中埃产能合作工作组在开罗举行会晤。9月,在埃及总统塞西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并访华期间,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中埃产能合作框架协议。埃及成为中国推进产能合作的重点国家之一。2016年伊始,埃及EETC500千伏输电线路项目成功签约,迎来中埃产能合作的“开门红”。
当前,埃及正在加紧推进新苏伊士运河、电力、能源、铁路、港口等领域建设和工业化,具有发展潜力大、人力资源丰富和区位优势明显的特点。中国企业具有装备先进、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比较优势,极具竞争力,并可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埃及缓解项目融资压力。中埃两国开展产能合作契合点多,基础牢固,前景广阔。相信只要双方抓住历史机遇,坚持正确导向,加大力度精准发力,中埃产能合作一定能够取得丰硕成果,实现两国共同发展。
今年在埃及举办的“中国文化年”有哪些亮点?通过这些文化活动,希望向埃及人民传递什么信息?展示怎样的中国形象?
60年前,中埃建交开创了中阿、中非关系的新时期。今年中埃互办文化年是为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纪念两国建交60周年而举行的重要双边文化活动,得到两国政府高度重视,受到两国人民热切欢迎和参与。今年1月习近平主席访埃期间,同塞西总统共同出席了中埃文化年开幕式,为文化年各项活动的顺利举行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中国文化年的主题是“时尚、发展、进步的中国”,中方将在一年时间内在埃举办40余场相关文化活动,涉及众多文化艺术领域,主要呈现五大特色和亮点:
一是将举办多场高水平大型文化活动。包括“对画中国”大型绘画展、“丝路新韵”服饰展、少林武术团巡演、大型舞剧“丝路花雨”演出、中埃穆斯林书法摄影展等,将给埃及民众带来精彩的感官享受和文化大餐。
二是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内进行思想交流与对话。双方已成功举办了丝路与中国文化翻译、中埃治国理政比较等相关主题讲座与交流,还将在“一带一路”战略项下举办两国考古成就研讨会等。
三是文化培训项目显著增多。中方将与埃多个部门和机构合作,组建文学翻译工作室,探讨成立杂技培训学校等。
四是大力支持埃及国际艺术节。中方积极参与埃及阿斯旺国际艺术节、埃及国际鼓乐与文化遗产艺术节、开罗国际书展、埃及国际心灵音乐节等活动。
五是中国地方省市将与埃方密切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甘肃、宁夏、河北、上海、浙江、湖北等省份都将积极参与文化年活动,在文化领域进行交流互鉴。
此次文化年活动将为中埃建交60周年增添绚丽的色彩,相信活动能够在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充分展示中国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和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时代风貌,让更多埃及民众通过接触中国文化更好地了解中国,拉近两国人民的情感和友谊。相信随着各项活动的陆续举行和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中国热”将在埃及持续升温,这将为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中非合作论坛机制更多地关注文化领域,在加强经贸合作之后,中非人民之间需要更好地理解对方。您对这个观点怎么理解?中国和埃及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您怎么看今天不断扩展和深入的中埃民间文化交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外经贸合作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忽视了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我们深知,文化是增进不同国家人民相互了解的桥梁和纽带,对促进国家间的政治、经贸关系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中非友好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和文化内涵。长期以来,中国对加强与非洲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给予了足够重视,这也是中国与非洲人民始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信赖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前所述,今年为庆祝中埃建交60周年,我们专门设计举办了中埃文化年活动,埃及是有代表性的非洲大国,这一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开展同非洲国家文化交流的高度重视,也将极大促进中埃、中非人民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作为两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和埃及都曾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巨大贡献。埃及人民自古以来就具有宽容、友善与慷慨的美德,而这样一种文化精神正与中华文明所具有的和而不同、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色交相辉映。这也为中埃两国进行更加深入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中埃关系的不断深化,两国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更趋活跃,形式不断丰富。两国文化交流已形成官方交流占主体,民间交流日趋频繁的多层次立体发展的新局面,成为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的典范。民间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文化艺术的相互鉴赏、宗教界的交流、留学生互派等,在官方以外建立起更加广泛的民间交流渠道。这既是对官方交流的有益补充,也通过各种更接地气的方式促进了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使两大古老文明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活力。
中国建筑与埃及两家企业将合作共同建设埃及新行政首都,这座被称为“代表埃及未来的国际性城市”。埃及将如何从该项目中受益?
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访埃期间,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与埃及住房部签署了埃及新行政首都项目一揽子总承包合同,包括国家会议中心、部委区办公楼、议会大楼及会展城等4个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19万平方米。
该项目的建成不仅可极大缓解开罗的人口及交通压力,成为埃及新的政治中心,还可撬动新苏伊士运河走廊和红海经济带的开发,从而大力助推埃及经济发展以及埃及政府复兴计划的实现。
|
|
|||
版权所有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