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在非洲 |
中国与非洲 2016-07-07 |
自2001年项目开展以来,埃塞农业职教项目已成功开展16期,累计向埃塞农业职教学院派遣中国专家400多人次。这些专家通过开展教材编写、理论教学、试验示范、培训等工作,为埃塞培训了5万多名农业教师、学生和技术人员,传授了大量的农业技术,为埃塞农业发展储备了人才。他们的努力不仅受到埃塞农业部、埃塞农业职教学院师生的广泛好评,更得到了当地农户的广泛认可。这个项目已经被推荐为中国政府优秀援外项目。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目前正在埃塞俄比亚各个的农职院执教的中国专家。
(2009年12月20-24日李荣刚博士在第九届苏丹科学大会发言)
(李荣刚博士和埃塞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农业部部长合影)
李荣刚博士来自江苏省互联网农业指导中心。他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科书、专著近10本。长期主持或参与国际农业合作,曾赴苏丹担任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赴埃塞担任农业职业教育项目教师、副协调员、协调员。他曾和苏丹副总统一起出席苏丹全国科学大会并做大会主旨演讲,利用大使基金为苏丹成功引进了中国玻璃钢沼气池。李荣刚将中埃农业职教合作推向了历史性高度,为埃塞农业职业院校系列教科书编写与正式出版做出了开拓性贡献,所做工作得到包括埃塞农业部部长等部领导充分肯定,埃塞农业部国务部长曾和其一起主持第16期职教项目启动与教科书编写会议,并接受凤凰卫视采访。埃塞中央电视台、埃塞新闻通讯社、埃塞先驱导报,中国日报、《中国与非洲》杂志等两国核心媒体曾对职教项目做系列报道。李博士及其所领导的团队与非洲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非洲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张茂清指导学生处理甘蔗茎工作照)
张茂清女士是一位植物保护专业高级农艺师,来自湖南省韶山市农业局。她克服了地处偏僻、工作条件艰苦、疟疾易发等诸多困难,顽强地在中国与埃塞俄比亚农业职教合作与援助项目教学10年,其中在联邦Alage农职院连续工作5年。她是现有教师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中国老师之一。
十年来她在教学工作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包括提升职教理论和实习,推广大田作物及蔬菜示范种植技术,培训教师及农民技术员,编写实习手册、讲义及教科书,实验室建设,农业生产调研,教师队伍管理等。由于她多年的奉献,这里实习基地设施改善,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得到强化,中国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当地人的认可和推广,在学校及周边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她与埃塞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中国职教老师成为联系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胡佐斌现场演示奶牛常见病预防技术)
胡佐斌现年52岁,高级兽医师,来自四川省武胜县畜牧食品局。他先后参加过五届中国援埃塞农业职教项目,培养学生1800人,培训当地老师和技术人员240余人,主持并完成埃塞职教教科书《动物健康》的编撰出版,参与并完成另一教科书《蜜蜂养殖》的初稿编辑工作。2015-2016年被派往埃塞俄比亚Agarfa农业职教学院动物科学系工作,完成了4个单元的实习教学,设计建立了一个符合当地气候特点、价格低、操作方便的小鸡育雏室。他利用该育雏室做培育小鸡示范,成活率达到100%!系主任Bekele先生和当地老师看后感叹 “It’s amazing”!
(梅金斌现场演示西瓜种植技术)
梅金斌来自湖南省永州市农业局,园艺专业农艺师。自此项目开始,他参加过第1、2、8、12至15期,可谓是此项目的先驱者之一。在第一至三年,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传授中国先进农业技术。随后四年,由理论教学转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此期间,他教授过植物学和蔬菜栽培;编写了苹果栽培、西瓜栽培、果树繁殖等实习手册;参与了大田作物生产教科书的编写;培训当地老师和学生。在带领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梅金斌规划实习基地,用铁丝网围园7000平方米,解决了动物危害的问题。他示范种植了长豆角、西葫芦、早南瓜、四季豆和辣椒。他用薄膜修建蓄水塘一个,蓄水量5吨;用石头混凝土修建蓄水塘一个,蓄水量10吨,彻底解决了实习基地缺水的问题;他还建立了一个面积500平方米的木瓜园。
(段振华老师在给兽医技术人员进行牛注射技术的培训和示范)
段振华是来自玉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师。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他曾作为兽医技术员在埃塞执行为期两年的中国援埃塞“南南合作”项目。目前,段振华作为兽医专家在埃塞Alage学院兽医系执行第16期中国-埃塞农业职业技术教育项目,这期项目主要完成了兽医系三年级5个班300多名学生的家畜外科手术技术的教学和实习课程。
段振华积极开展各项技术培训,给当地兽医技术人员培训和示范先进的兽医技术,培训学员90人次;同时,他还向兽医系老师开展实验室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和细菌分离培养的培训和示范,并结合培训讲解了相关仪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张君友工作照)
张君友是来自河南南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畜牧专家,第15、16期赴埃塞的职教老师,在Alage农职院动物系任教。他分别开展了猪的人工授精和建立笼养鸡生产方式两个项目。虽然埃塞俄比亚在非洲是一个畜牧大国,但养猪业仍不发达,更缺乏猪的人工授精技术方面的应用。为了便于学生的教学和实习,在张君友的建议和指导下,埃塞第一个猪的人工授精化验室在该校猪场建成。在养鸡生产方面,该校鸡场一直采用平养方式,而且周围农村地区从来没有笼养方式。所以张君友第一个在当地实施了笼养鸡生产技术示范项目。当笼养设施成功安装时,学院为表示对所有中国教师的感谢,在鸡场举行了一场庆祝活动。
(粟学军在实习地对当地老师进行生物发酵深沟种植技术培训)
粟学军来自中国广西,土壤农业化学专业,从事专业工作34年。2013年开始参加第14期援助埃塞农业职教,一直到现在。目前在埃塞Alage ATVET College自然资源系工作。三年来,他进行了地膜玉米、田间雨水收集种植和遮阳网加地膜育苗等技术示范,创新和开发以生物发酵深沟种植技术为核心的平衡种植系统,培训了大量的学生和老师。特别是生物发酵深沟种植整合水土保持、雨水收集、土壤培肥、地力修复和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技术,全程采用低成本有机生产,完全适合半干旱地区农户推广应用。
(何望在Alage ATVET学院与他的校长团队考察新建孵化与研究池)
何望来自于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水产养殖专业,副研究员。曾参加过百名农业高级专家援非项目。2013年12月底,再次参加了本项目,在Alage农职院一呆就是3年,并职教于动物科学系。她每年给二至四个班的学生传授鱼类养殖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
她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想方设法加以解决。在刚到的第一年,她发现学院没有任何水产养殖教学设施,每年最少10个班的学生要到五十多公里外的地方去实习,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立即撰写了修建Alage农职院鱼塘的项目书。此项目书也立即得到了学院计划处的批准。在她的努力下,4个月后,学院完成了20m×10m×1.5m苗种池的建设,结束了学院没有水产教学设施的历史。
2016年上半年,何望又完成了9个7m×5m×1.2m孵化与实验研究池的修建。整个池塘布局合理,美观实用。
2016年5月16日,在中国农业部官员童玉娥主任的见证下,Alage农职院开展了水产品食品营养展示会,捕捞养殖的罗非鱼,现场加工烹饪,让与会全体人员品尝了中国老师与当地人员精诚合作,历尽三年产出的鲜美油炸罗非鱼。
(玉山江·麦麦提与实习基地职工一起)
玉山江·麦麦提来自新疆农科院植保所,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农业技术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在本项目中他负责指导两个班、82名学生的实践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蔬菜生产的各个关键环节与技术要点。在教学工作中,他共培训了40名老师和168名农业技术推广员,内容包括膜下滴灌系统的安装与应用、哈密瓜及辣椒栽培技术等。他是第一个在埃塞采用膜下滴灌系统示范种植哈密瓜种成功的专家。该技术将在埃塞具有大面积推广与应用潜力。玉山江·麦麦提还顺利完成了《水土保持》教科书编写任务。
(陈雄珍老师讲解桑蚕上蔟营茧技术)
陈雄珍来自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桑蚕专业高级农艺师。在埃塞职教项目期间,她承担动物系二年级两个班养蚕技术的教学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她采用多媒体教学显著提高了教学成效,同时设计实施了多环节技术集成实习课,着力改变该校桑蚕教学脱离实践、学生只学理论不懂生产操作的现状。
陈雄珍还帮助Alage大学建设了埃塞首个蚕业技术示范中心。她的创新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蚕病显著减少,蚕茧质量明显提高。该工作传授了中国优良的桑蚕种养技术,培训了来自埃塞全国各地的农技人员,为埃塞蚕业发展培养了必要的人才。
(周计龙设计制作的玉米播种机)
(周计龙玉米播种机加工制作现场)
周计龙在该项目中表现突出。他善于因地制宜制造出各种小型农机具。为适应埃塞农业发展的需求,他自行设计制造了3台玉米播种机,实践证明经济适用,效果良好,得到学校和当地农户的好评。该机器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种子播种数量可以调控,1颗、2颗、3颗,按所需调节。播种深度也可以按需调节。实用性广,不仅适用于玉米,也适用于花生、豆类的播种。更重要的是,该机器成本低,经济可行。
(王力在Agarfa学院植物系讲课)
王力在埃塞俄比亚Agarfa农职院教授园艺学已经两年了,培养出大量的学生。王力主要教授园艺学课程。当学生们刚刚接触这门课的时候,有些学生几乎没有什么兴趣,因此王力常常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兴趣。他支持学生通过理论、调查等方式及辅导班形式对本专业进行学习。他要求学生参加植物实验室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科技教育片。另外,他还经常到示范基地辅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李文周为Agarfa学院学生演示微灌溉技术)
(李文周带学生实习微灌技术)
李文周参加了农业技术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第6期、第14期、第15期和第16期,目前在Agarfa农职院工作。在这几期工作中,他培训了1800多名学生,132名当地教师和170名当地农业技术员。他和几位中国教师建造了温室、设计并安装了微灌溉系统以及建造了雨水收集系统。他还编写出大量的教学材料。
(雷英平现场展示小鸡孵化技术)
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农耕文化,拥有人文地理和区域发展多样性的国家,的确有很多能与埃塞人分享的技术和发展经验。有着9年援外丰富工作经验的中国高级水产工程师雷英平正在Alarfa农职院推广示范一种简单实用可行的中国传统水床小鸡孵化技术。学水产的雷老师在2012年现学现卖,决定做中国传统的水床小鸡孵化示范,从没做过这项工作的他从头学起,看书查资料,并通过母鸡自然孵化做平行试验,解决了水床孵化的控温控湿供氧等问题,成功地展示了小鸡孵化技术原理并在几个学校和社区推广。
(经商处张参赞在学校领导的陪同下视察尹建军老师首创的Agafar西瓜种植推广情况)
尹建军来到埃塞职教项目两年来,一直在Agarfa农职院工作。作为一名执教埃塞俄比亚农业发展的中国教师,他始终不忘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在两年的技术服务工作过程中,他在第一年里推广了玉米地膜覆盖技术栽培对比试验,手把手教当地学生和老师如何掌握技术要领,直到他们完全弄懂为止。当地老师评价他和其他中国职教老师“一起创造了该学院示范点最为成功的一次展示。”
第二年,尹建军大胆推广高原夜间低温环境下地膜覆盖西瓜栽培实验,综合运用多种保湿促苗手段促进西瓜生长发育,通过几个月的细致辛勤工作,西瓜示范大获成功,结束了Agarfa地区无人种植西瓜的历史,受到了学院领导和农业部主管领导的高度肯定。
(张杰老师带领Holeta学院老师和学生到中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培训)
作为Holeta学院职教组的一名老师,张杰按照组内及校方的要求,完成了理论教学、课外实习、田间试验示范等工作任务。她还和埃方老师共同承担了《水土保持》教科书两个模块的编写及修改任务。在工作之余,张杰经常背起行囊,走在小镇周边田埂上,与农民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情况;他也会穿梭在小镇的大街和小巷中,品味着香飘四溢的咖啡,原汁原味的果汁,体会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人生。
张杰已经在Holeta农职院工作了7个多月,她写道:在即将离开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小镇、这里的人们、学生、邻里,还有四季如春的气候及优美的自然环境。将来有机会,希望再次作为职教项目的一员来埃塞俄比亚,为中非友好关系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马俪娜工作照)
记得2014年3月正是国内春暖花开的时节,我第一次登上Alage学院的讲台,心情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接近十年后我再次来到了非洲,她那独特的美丽依旧让人为之感动,紧张的是这次从事农业职业教育与上次执行南南合作任务不同,对专业英语水平要求更高,面对一张张似曾相识的年轻的面孔和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我深感责任重大。转眼间三年过去了,尽管这里生活、工作条件不能与国内同日而语,但我已经习惯并爱上了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
|
|
|||
版权所有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