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FRANÇAIS 北京周报
聚焦
“50位非洲文化名人”:用行动捍卫非洲的尊严
 中国文化报 2016-07-12

        近日,著名杂志《新非洲》评选出了“50位非洲文化名人”,高度评价他们为非洲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赞扬他们是“非洲记忆的传承人”和“现代化的生产者”。 

  在“50位非洲文化名人”中,尼日利亚剧作家、诗人、小说家沃莱·索因卡位居榜首,他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黑非洲作家。索因卡曾留学于英国利兹大学,《强种》、《森林之舞》、《雄狮与宝石》等30余部作品被译为多国语言。他将非洲传统文化和西方戏剧艺术相结合,开创了用英语演出的西非现代戏剧,其作品植根于社会现实,风格强劲,富有想象力。 

  塞内加尔历史学家马马杜·迪乌夫以对非洲、尤其是对以塞内加尔为首的非洲法语国家后殖民史的学术研究而著称。迪乌夫毕业于巴黎第一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达喀尔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任教,自2007年起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和公共事务学院非洲研究中心主任。迪乌夫致力于通过后殖民主义研究打破东西方话语权的不平衡,推动国际社会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从而促使非洲早日实现政治、经济的自主和全面发展。其主要著作有《国家主义、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社会》、《塞内加尔的艺术与公民性》等。 

  贝宁艺术史学家玛莉—塞西尔·津苏是贝宁前总理、金融学家莱昂内尔·津苏的女儿。津苏在法国出生并长大,2003年,在获得巴黎美国大学艺术史文凭后,津苏申请去贝宁SOS儿童村任教。有感于当地孩子对艺术的热爱,2005年,津苏在科托努自筹资金成立了津苏基金会,致力于促进当地艺术教育的发展。10年来,津苏基金会举办了近百场公益性艺术展览,在全国开设了6所图书馆,并于2013年在贝宁历史名城维达成立了撒哈拉以南非洲(除南非)第一座非洲现代艺术博物馆。目前,基金会与近400所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近百万人从其文化项目中受益,其中大部分为未满18岁的孩子。 

喀麦隆策展人、作家和艺术评论家西蒙·贾米是非洲当代艺术杂志《黑期刊》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第一批在国际舞台上推广非洲当代艺术家的策展人。2001至2007年连续担任巴马科非洲摄影双年展艺术指导,2007年策划了威尼斯双年展的第一座非洲馆,2014至2015年在德、美两国成功策划了由40位非洲艺术家参加的展览,2016年担任第12届达喀尔双年展艺术指导。此外,贾米著有小说《棺材公司》、《孩子与城市》和《偷渡客》,并撰写了美国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和塞内加尔首任总统、著名诗人桑戈尔的个人传记。 

  乍得导演马哈曼特—萨雷·哈隆是乍得历史上第一位电影导演,也是为数不多的享有国际声誉的非洲导演。他毕业于法国自由电影学院,20世纪90年代初期投身电影创作后佳作不断,先后执导了《来自纽约的信》、《再见非洲》、《爸爸出走了》、《旱季》、《尖叫的男人》等多部影片。其中,《再见非洲》获第56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旱季》获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及第20届瓦加杜古泛非电影电视节铜马奖和最佳摄影奖,《尖叫的男人》获第63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和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罗伯特·布列松奖。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哈隆颁发了费德里科·费里尼奖章,以表彰他在电影领域的突出贡献。 

  50位非洲文化名人来自文学、艺术、历史、教育、哲学等不同领域,无一例外地用自己的行动捍卫非洲的尊严,推动非洲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他们向人们展示了文化对于非洲大陆的重要意义——不仅促进了非洲经济的良性发展,还唤醒了非洲人民的自觉,推动非洲全面、和谐发展。 

相关文章:
链接: 中非合作论坛   |   中非合作网   |   中非民间商会   |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   新华网   |   人民网   |   文化传通网   |   中国发展门户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   |   订阅   |    设置主页
版权所有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