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野生动物保护论坛”在京举行 |
《中国与非洲》记者 刘检 2016-07-23 |
首届“中非野生动物保护论坛”于7月21日在北京举行(主办方提供)
中国和非洲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地区,保护濒危物种和栖息地,恢复并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为中非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巨大的贡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驻华代表朱春全博士于7月21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非野生动物保护论坛”上表示。
此次论坛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商道纵横共同举办,来自国家林业部门、联合国环境署、金融机构、企业、行业商会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等单位的50余位专家学者和机构代表,以及来自肯尼亚、南非和坦桑尼亚的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官员及驻华使馆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
据主办方介绍,“中非野生动物保护论坛”在中非合作框架下就野生动物保护议题搭建多方对话的平台与机制,让关键利益相关方互相增进了解、扩大共识,进而促进野生动物保护协作,推动中非绿色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总裁Rhea Suh表示:“希望论坛可以促成各关键利益相关方的合力,保护非洲野生动物,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共赢。”
代表们探讨非洲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与挑战,分享中国在国内及在非洲野生动物保护的成功经验与实践(刘检 摄)
近10年来,中国和非洲的双边和多边经贸关系越来越紧密。在非华人华侨已超过100万人,成为非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中国与参会的50多个非洲国家在就“中非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达成高度共识的同时,也都热切关注并积极探索共同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共创人类赖以生存的健康多样的生态环境。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李青文副秘书长指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为当地带来潜在的发展机会和贸易伙伴的增长。”
与会代表探讨了非洲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与挑战,分享了中国在国内及在非洲野生动物保护的成功经验与实践,讨论了如何抓住中非合作发展机遇,通过绿色金融、绿色供应链、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及民间参与等不同方式,推动中非野生动物保护,助力绿色发展。
商道纵横合伙人彭纪来对本次论坛注重商业力量的参与表示了赞赏:“私营和商业部门在很多领域具有专业和资源优势,将这些优势纳入生物多样性议题,会对中非野生动物保护产生持续的推动作用。”
与会代表一起见证了“中非野生动物保护云图项目”微信服务号“生态方圆”的启动 (刘检 摄)
同时,论坛还启动了基于腾讯微信平台的“中非野生动物保护云图项目”,邀请各方共同利用互联网平台与数据通信技术,普及中非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分享借鉴成功经验、实现野生动物保护议题零距离零时空的跨界沟通。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开发部总监黄希彤表示:“腾讯云的数据采集、存储、计算、挖掘及可视化等一站式数据处理平台,将更好地助力环境与野生动物保护领域更科学与便捷的跨界沟通与协作。”
本次活动是“中非野生动物保护论坛”的第一届。在积极推进“中非野生动物保护云图项目”的同时,论坛各主办方还将继续合作,将“中非野生动物保护论坛”打造成中非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的长效机制。
“中非野生动物保护云图项目”微信服务号“生态方圆”(刘检 摄)
|
|
|||
版权所有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