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FRANÇAIS 北京周报
聚焦
中非合作:深厚友谊结硕果
 央视网 2016-12-19

        12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加蓬总统阿里·邦戈·翁丁巴。两位领导人重申了中加两国双边合作的重要性,也再次彰显了中国与非洲的深厚友谊。

  半个世纪的中非友好交往 

  1963年12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陈毅开启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非洲十国访问。他们同非洲领导人深入交换意见,就反对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加强中非关系达成一致共识。周总理强调,世界事务不能只由少数几个大国来决定,新兴独立国家同样有权发出自己的声音、发表自己的观点。他承诺,中国会以提供低利率贷款、金融援助、高质量的设备和派遣专家等方式来支持非洲的发展。

  1971年10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2758号决议,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人民在联合国这一国际组织中的唯一永久代表。这一决议是在26个非洲国家的投票支持下才得以顺利通过的。

  连接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港到赞比亚卡皮里·姆波希的坦赞铁路是由中国作为唯一外国援助项目建造的最大项目。这条铁路是1970年至1975年期间建成,全长1860千米,耗资5亿美元,为内陆国家赞比亚提供了迫切需要的另一条出口通道。这项宏大的工程是由25,000名中国工人和50,000名当地工人共同完成建造的,展示了社会主义团结的力量。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非洲境内的传递起点站就是坦赞铁路的火车站。

  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改变了对非政策,这恰好为中国利用其外汇储备和工业产能扩大对非洲建设的援助提供了机遇。1999年,中国政府启动了“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FOCAC)”在北京启动,每三年召开一次的论坛为中非领导人洽谈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又一个平台。在2015年于约翰内斯堡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承诺,中国将在三年内为非洲提供金额高达600亿美元的各类援助,如发展援助基金、直接投资、优惠贷款和债务减免等。

       当前的中非合作方兴未艾 

  中国是非洲的主要商业合作伙伴。南非、安哥拉、苏丹和尼日利亚是非洲同中国开展合作的最大贸易国。中国尊重非洲国家的领土主权,从不干预其内政。然而,中国的对非政策和做法却无辜遭受指责,而西方在非洲推行的所谓民主是虚伪的、反复无常的。作为曾在非洲进行残酷殖民的西方国家实在没有资格对向非洲提供帮助的中国说三道四。

  中非合作的主要领域包括:

  1、经济合作

  目前,已有8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以极具竞争力的成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工程项目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深得当地人民的信赖与欢迎。此外,中国企业在非还有诸如体育场馆和大学校园等大型在建项目。非洲大陆,尤其是东南沿海的非洲国家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辐射地。

  作为交换,非洲国家向中国出口能源等自然资源。中国三分之一的石油进口来自非洲。中国企业还帮助赞比亚重新挖掘和管理其铜矿带的大多数矿井。这为中国带来巨大实惠,也为当地提供了大批就业岗位。

  2、医疗援建

  早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中国就在非洲开展医疗外交。中国已有数千名医生为许多非洲国家的几百万病患提供过诊治;中国还为非洲国家捐赠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治疗艾滋病、疟疾和肺结核及兴建多家医院和卫生所。2014年,西非地区爆发埃博拉后,中国在第一时间派出了医务人员并搭建了临时治疗中心。

  3、农业援助

  中国在非洲直接运营农场、提供高产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并为当地农民提供培训,已成为帮助非洲大陆解决饥饿难题的主要贡献者。近几十年来,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成为成功扶贫的范例,与此同时,中国也一直在帮助非洲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

  4、教育文化合作

  中国在三年时间里为18,000名来华学习的非洲留学生提供了奖学金。许多学生在中国学习中文,回国后再担任公职或在私营企业工作,在各行各业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贡献,同时,他们已为深化中非合作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5、软实力

  中央电视台在内罗毕开设的非洲分台向世界报道非洲,同时为中国观众介绍非洲。有关中国文化的节目能帮助非洲受众加深对中国的了解,从而消除跨文化认知的误解。

  此外,中非之间还开展了在绿色能源、野生动物保护、学术研究、旅游和水资源净化等领域的合作。

  最近一份非洲民主动态调查报告显示,有63%的非洲人看好和赞成中国在非州的影响力。当地人也喜爱从中国进口的物美价廉的汽车和电子等产品。

  为此,中国与非州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交流同世界上其他希望在非洲开展商贸活动的国家之间形成了竞争。非洲占据杠杆优势,只要非洲国家领导人出牌得当,就可以使更多非洲人民受益。

  非洲女孩恩苏媞的故事 

  佩特内·米择罗(Paterne Mizero)给大家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1983年,一个小女孩在卢旺达的一所中国在当地新建的医院——基本戈地区医院诞生。这个女孩名叫恩苏媞,她是她家的第四个孩子。但由于之前当地缺少医院,她的母亲只得在家里生产,因此,她的三个姐姐都在出生时就夭折了。“感谢中国人,我才得以成为母亲。”恩苏媞的母亲经常这样说。

  母亲的经历激发了恩苏媞学习汉语的兴趣。小恩苏媞每天都会到这家医院待上几个小时,同中国医护人员交流,练习汉语。然而,不幸再一次降临,1994年的内战夺去了恩苏媞母亲和继父的生命。时年11岁的恩苏媞成了孤儿,并且还要照顾两个比她还小的弟弟。

  但幸运的是,他们姐弟三人都相继完成了学业。因出色的中文成绩,恩苏媞获得了奖学金,来到中国的一所大学学习电子工程。她将“友谊”定义为“人际关系中比协会、联盟更亲近的关系”。

  恩苏媞的人生故事是折射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之间独特而深厚友谊的一个生动案例。

(作者:米洛斯拉夫·阿塔纳索夫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外教,重点研究非洲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相关文章:
链接: 中非合作论坛   |   中非合作网   |   中非民间商会   |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   新华网   |   人民网   |   文化传通网   |   中国发展门户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   |   订阅   |    设置主页
版权所有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