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中国对非投资为当地带来三大经济红利 |
《中国与非洲》记者 刘检 2017-07-03 |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Kartik Jayaram与麦肯锡项目经理孙辕
国际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对非投资和商业活动为当地带来了三大经济红利:创造就业和技能培养、知识和新技术转移、融资和基础设施开发。
报告执笔人之一、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Kartik Jayaram对《中国与非洲》记者表示:“被调研的1000多家中国企业的雇员中,89%是非洲本地人。这些企业总计为当地民众提供了30余万个工作岗位。”研究表明,在非中国企业雇佣的当地员工已达数百万人之多,而且近三分之二的中国企业向员工提供技能培训。
此外,Jayaram表示:“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在非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向当地转移新产品、技术和知识,这推动了非洲市场的现代化进程。”报告显示,过去三年间,约48%的中国企业向非洲大陆引入了新产品或服务,36%的企业引入了新技术。
报告指出,中国带给非洲的第三大红利是融资和基础设施开发。在问及中国合作伙伴的最大价值时,约50位非洲政府官员表示,低成本的融资渠道和明显改善基础设施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两项。他们还表示,中国企业的主要优势在于高效的成本结构和较快的项目交付速度。
麦肯锡的调研团队择取了非洲八个主要经济体(八国GDP共占撒哈拉以南非洲总GDP的2/3)进行研究,发现在非洲投资兴业的中国企业已超过一万家,相当于此前预测数字的四倍。在这一万家企业当中,约90%是规模不一、业务多元的私营企业。
麦肯锡调研显示,过去十年间,中非经济双边贸易总额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迅猛增长,外商直接投资(FDI)增速更高达40%。现在中国是非洲各国发展援助资金的一大来源,还是非洲最大的基础设施融资方,几乎非洲最重大的基建工程背后都有中国投资者的身影。中国现在已发展成为非洲的头号经济伙伴。
按照Jayaram的预测,中国对非投资正在加速增长,到2025年,在非中资企业营收总额有望达到4400亿美元。中国企业的投资领域也将从制造业、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这三大主导行业拓展到房地产、电信、农业、运输物流、银行与保险等行业。
他表示:“为了充分释放中非伙伴关系的潜力,我们为中非双方的政府部门及私营企业提出了十项建议,其中两项重点建议是:非洲政府应当制定清晰的对华合作战略;中国政府应向本国私营企业开放融资渠道并提供指导。”
(来源:麦肯锡官网)
|
|
|||
版权所有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