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引领城市未来 |
《中国与非洲》记者 于楠 李菁 2017-11-10 |
观众在第十二届文博会北京顺义展区翻看一本中国京剧画册
你见过将彩色气球画上商场扶梯提醒顾客注意安全吗?你想入住救生塔台改装的360度海景酒店吗?你会在废弃的火车站改装的博物馆里开个美食餐厅吗?你想过黑白斑马线可以变成彩色的吗?你认为这些想象是不可实现的吗?那你就错了。
这一大波改变城市的实践和创意汇聚于北京国际设计周“创意2030高峰论坛”,让人们了解到一些极富想象力的创意正在为生活带来的异彩纷呈的变化。
“我们是在将城市中被遗忘的角落变为设计师的运动场,” 以色列特拉维夫-雅法市政府发言人和新闻媒体传播总监吉迪恩•施梅林(Gideon Schmerling)在论坛中发言中这样说道。
今天,创意已变为一种产业,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助力城市的发展,同时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灵感,为全世界智慧融合创造新的平台。
改变城市生活
白塔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始建于元朝(1271年—1368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在北京高速发展的同时,白塔寺地区却存在大量危旧平房,缺乏市政设施和街道文化元素,面临现代化的挑战。因此,如何在保留原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同时与现代化的城市生活相融合,成为改造白塔寺地区的一大难题。
“白塔寺再生计划”应运而生,通过设计服务来实现城市街区的有机更新。该计划是一个长期的计划,首次亮相于2015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以白塔寺历史胡同街区为背景,结合公众参与、建筑及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等形式,用一种温和的发展方式将设计思维和文化创意理念融入城市更新计划之中。
目前白塔寺地区已经完成了99处院落的腾退,8条有代表性的胡同公共空间正面向全球设计师征集更新改造设计方案,以解决道路绿化、共享单车停放、墙面美化等问题。
根据“再生计划”,白塔寺地区采取自愿整体腾退的原则,不会将原住居民全部迁走,房屋资源梳理出来后,每个项目都将由设计师按照传统风貌格局进行创意设计改造。在99处已腾退的院落中,有些已经改造完成,变成了社区图书室、青年公寓、艺术馆、工作室等。
位于青塔胡同41号的大杂院,曾经的过道堆满杂物,一个人推着自行车只能勉强侧身通过。一年半之前,青塔胡同41号改造完毕,成为社区博物馆,有了洗手间、教室,还有个小院可供老人活动。
“白塔寺地区是自愿腾退,我们把一些腾退的院落进行设计改造,就是希望居民能够看到他们现在的家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华融金盈公司社区营造中心副经理田娜表示,“腾退的院落,除了用于社区文化服务场所,我们也会有计划引入一些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师工作室、民宿等,首先的原则就是引入的商业必须要与原住居民更好地融合。”
一名参观者与智能客服机器人交流
助力城市发展
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规划助理总干事汉斯·道维勒(Hans d’Orville)表示,在农业、工业以及服务经济时代之后,我们已经晋升到了创意经济时代。创意,包括文化产业是全球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一个部门,也是就业岗位和收入的增长引擎。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自然资源和能源短缺,但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可以使北京市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也有助于推动北京市产业结构向知识型、服务型转型升级。相对于传统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所依赖的不是自然资源,而是文化传统、创意观念等,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能在很少甚至不损害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带来巨大的经济回报。
2006年以来,北京关停和搬迁了一部分耗能、耗水、排污的企业,利用一些旧厂房建成诸如798、DRC等30多个设计、创意产业集聚区。
2016年,北京设计产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设计产业成为北京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734.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0%,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北京市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
陈冬亮,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任,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组委会提供)
融合世界智慧
通过创意来推动城市的革新,必然需要融合各方智慧,借鉴他方经验。
201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大会通过了在中国北京设立由该组织支持的“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ICCSD)”的决定。2016年6月该中心正式落户北京。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设立的首个以“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中心,其宗旨正是研究交流创意理念,开展国际创意合作,推动创意与可持续发展,通过智慧融合,为世界交流提供新的平台。
“文化创意产业对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对世界其他国家城市建设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同时各国互相之间也可以在文化创意领域学习互鉴,共同成长,”汉斯•道维勒对《中国与非洲》记者表示。
以中国和非洲为例。早在201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内罗毕大学共同创立了“北京-内罗毕创意设计研究中心”,搭建中非设计交往和文化创意交流的平台。中心成立后,两地学生与设计师通过平台,开展训练营、展览、为企业进行工业设计等创意交流活动。
肯尼亚高等教育与科技部副部长卡马马表示, 设计中心的成立把中国先进的工业设计理念等科技创新成果转移到肯尼亚,有助于肯尼亚实现“2010远景规划”所设立的目标。
汉斯•道维勒建议中国和非洲各国可以在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设计和建设工程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和经验分享。
他表示,中心将继续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经验分享,包容文化多样性,为全面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力量。
“我们召开这次‘创意2030高峰论坛’,就是希望资源共享,共同推动将创意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动力之一的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任陈冬亮说。他表示,新成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将继续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经验分享,文化多样性包容发展,为全面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力量。
|
|
|||
版权所有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