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çais English 订阅
邮件订阅 手机订阅 订阅方式
首页 封面故事 特别报道 观感交流 中国报道 人物 文化 简讯 我的非洲故事 经济 高端访谈、专访 观点
 
马上订阅
-加快一体化建设是非洲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非交往史上新的里程碑
-盘点文化盛典 共享交流成果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网
中非民间商会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与非洲> 观点
 
中国刑法思维在转变
更新日期: 11 15, 2010 来源: 《中国与非洲》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周光权

周光权

        在823日北京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首次提请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因拟首次削减 13项死刑罪名等,受到社会各界极大关注及争议。中国刑法规定的死刑罪名共有68个, 此次修改是刑法自1979年颁布之后,中国最高权力机关第一次削减死刑罪名。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周光权教授认为,中国死刑废除要分步走,要考虑社会安定。最近,就此话题,周光权教授对《中国与非洲》阐述如下发表观点:

  

不仅国外对中国死刑非常关切,中国民众对废除死刑这样的议题同样很敏感。其实,在2007年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法院之后,死刑的适用大幅度下降,现在民众对于死刑问题的宽容度比三、四年前好了一些,所以说,最高法院控制死刑也为这次立法上废除死刑罪名创造了条件。

 

中国死刑废除要分步走,这次废除的13个罪名,大多数都是发案率低,废除后不会引起社会治安的震荡,不会危及国家安全,不会产生负面效果。但是,像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国防利益和军人违反职责的犯罪,这次都不在立法者考虑的范围内。今后,接下来可能就是非暴力的渎职犯罪,贪污贿赂等都可以考虑,第三步是部分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国防利益的犯罪。当然,这些罪与政权根基有关,也许会永远保留死刑。

 

取消13个死刑罪名对中国未来立法的影响是积极的。一方面发出一个信号,即刑法立法并不是只有重刑主义一个思路,另一方面表明,中国对死刑问题一直都很重视,除了司法机关慎重适用死刑以外,立法上也致力于严格限制死刑罪名。当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突出,犯罪总量高,一直有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的压力,所以,要一步到位废除死刑是做不到的。但是,立法者减少死刑罪名、严格限制死刑的意思,通过这次刑法修改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逐步减少死刑,是换个角度去思考刑罚结构问题。非暴力犯罪所造成的损害是有限的,直接被害人的损失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得到补偿;经济犯罪的直接被害人有时不是自然人,废除这些犯罪的死刑,没有直接来自被害人的压力,公众能够保持应有的宽容。当然,死刑的问题比较复杂,不只是刑法的问题,也涉及到社会治理、人们对刑法的态度、社会价值观、文化观甚至宗教观等,这次一次性取消13个是非常不容易的,很有勇气,值得赞许。

 

这次取消的13项罪名的死刑规定,我个人认为,不会有少数人所担心的负面后果。这是立法思路的问题。如果你定位于"个案"立法,那的确就会涉及到今后可能会出现触犯这些罪名危害很大的行为,但这是特例。立法上,而要尽可能考虑普遍的、通常的、抽象的情况,依据通常可能的情况判断。死刑的确很复杂,公众的看法可能和立法者有些差异,但立法者需要独立判断,有时候不能受多多少少有些偏激的个别意见的影响。因此,这次修改对未来中国刑法立法的发展有很积极的意义,表明了中国刑法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百姓最为担心的就是消减死刑与社会治安的关系了。死刑的威慑效果肯定有一部分,但是很多时候表明它的威慑力是有限的。比如杀人犯都知道"杀人者死"的道理。所以,犯罪人基本上不是以刑法有无死刑的规定去选择要不要犯罪的,减少犯罪主要还是要靠社会治理方式的改革。现在经济犯罪为什么能取消一部分死刑,就是因为很多犯罪即使不靠死刑,靠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建设统一的市场经济秩序也可以预防,有的犯罪行为今后可能根本就实施不了,死刑当然可以降下来。所以,不能依赖于通过刑法来控制犯罪。德国刑法学家李斯特 Franz von Liszt说过:"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这句话,对于今天的中国,还是适用的。

 

 

 

加框

此次提请审议的、拟取消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包括:  

走私文物罪,

走私贵金属罪,

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票据诈骗罪,

金融凭证诈骗罪,

信用证诈骗罪,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

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盗窃罪,

传授犯罪方法罪,

盗窃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

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

 

 

 

每日要闻 更多
-国土资源部要求防止各地城镇建设无序扩张
-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谈物价形势与价格改革
-“2012中国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开幕
-多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专家:实际收入在下降
-深入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
 
人物 更多
-非洲情缘
-汪勤梅:中国第一项“非洲研究奖学金”设立人
-《中国人在非洲》广告片背后的故事
-对话中非“文化苦旅”的先行者李松山
-从南非到中国藏区
 
高端访谈、专访 更多
-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同等重要
-中非关系新的里程碑
-共同努力促进中非合作健康发展
-20+20:新的20/20远景
-思想的盛宴
 

 

关于《中国与非洲》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广告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与非洲及中国与非洲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