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近期的非洲之行引起诸多重要媒体的关注。美国多家媒体对奥巴马第一任时期对非洲的忽略颇有微词,认为这种忽略导致美国在非洲的经贸合作落后于中国。《华盛顿邮报》表示,他第一任期内只在非洲停留过一天,却聚焦于加强美国同亚洲和拉美的关系。CNN直截了当地指出,奥巴马访问非洲的目的是“对抗中国”(counter China)。VOA则表示“美-中对立(rivalry)在奥巴马对坦桑尼亚的访问中体现出来。路透社提出一个问题:奥巴马在非洲的“电力非洲”(power Africa)投资计划是否可与中国媲美(hold a candle to China), NBC新闻认为奥巴马在非洲的主要重点是针对中国(his focus is on China)。BBC问道:奥巴马访问非洲后,非洲是决定与美国做生意,还是加强与中国的贸易?
这些报道无非强调了三点。其一,奥巴马的非洲之行没有别的目的,主要是针对中国。其二,美国与中国在非洲的同时存在只会引发冲突。其三,非洲国家只能在中国或者美国中选择一个来打交道。这种主要针对中国的报道很容易误导舆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就我看来,奥巴马的非洲之行有三层意义:贯彻美国新的撒哈拉非洲战略以确保非洲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促进与非洲的经贸关系从而为处于复苏中的美国经济提供所需的动力;全面加强与非洲的关系以防范中国。
2012年6月,美国政府发表了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战略报告。报告提出了美国在非洲的战略重点,认为非洲对于美国而言是一个机遇和希望日益增多的地区,因而将对 “非洲民主”的支持称作攸关美国利益之举以及美国在海外领导力的基本组成部分;新战略还将推动和平与安全以及促进非洲机遇和发展列为美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另外两个战略目标。此次奥巴马之行在塞内加尔、南非和坦桑尼亚都强调了这些重点。他出访的塞内加尔、南非和坦桑尼亚三国被认为是非洲政治最为稳定和民主表现突出的国家。同时,奥巴马还在和平和安全方面也承诺帮助非洲国家,并从电力投资和加强贸易方面促进非洲发展。
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是美国政府的当务之争,通过加强美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也是途径之一。在与塞内加尔总统萨勒会面时,奥巴马强调,中国、巴西、印度、土耳其等新兴国家正在非洲大力开展投资项目,美国不希望错失这个机会。他表示,此次访非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对非贸易,寻找投资机会,帮助非洲发展,最终使美国获益。在南非,奥巴马宣布美国将投资 70亿美元用于帮助非洲国家解决电力短缺问题。在坦桑尼亚,奥巴马在与基奎特总统举行新闻发布会时宣布,美国与坦桑尼亚正在寻求一种并非建立在援助基础上的关系,而是要建立双方在贸易与合作基础上的新型合作模式,并认为坦桑尼亚是美国最好的合作伙伴之一。他还专门参观了美国人在坦桑尼亚经营的一家电厂,以鼓励美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
针对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增加,美国当然也要防范。VOA直接指出,奥巴马访非目标之一就是推动美国在这个由中国主导的大陆的商业利益,两大经济巨人间的竞争将在奥巴马的最后一站坦桑尼亚展开;在非洲投资方面,美国公司一直落后于中国,奥巴马访问坦桑尼亚也是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3月对这个东非国家访问之后。从表面上看,奥巴马表示对中国等国与非洲的合作并不介意。6月 29日奥巴马在南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非洲贸易和投资不断增长是好事,对美并非威胁。在非洲投资的国家越多,不发达的非洲大陆就越能与全球经济整合。实际上,奥巴马对中国与非洲的合作耿耿于怀。他在访非时表示,中国的主要目的是能够获取非洲的自然资源,并为中国出口型经济的制造业提供原材料,这经常造成了非洲只是原材料的出口,而无法获取产品附加值;非洲大陆因此丢失了很多工作机会,也失去了长期发展的基础。这种歪曲事实的指责表明了奥巴马的一种酸葡萄心理。
然而,美国在处理与非洲关系时相对中国而言有四点优势。第一,美国公民中有12-13%为非洲后裔。他们或是在黑奴贸易时来到美洲(包括西印度群岛)的奴隶后裔,或是现代以来多次从非洲战乱中移民至美国的难民或后裔,还有的是非洲的知识精英移民,他们或是在美国读完学位后留下来任职,或是直接从非洲大陆招聘而来。目前,相当多的非洲移民成为美国非洲研究或美 -非研究的主力。第二,美国的语言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仅是英语,还有法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斯瓦希里语、豪萨语和多种非洲语言。由于美国是移民国家,这些语言都在教学和研究之列。美国在与非洲打交道时,其语言优势不言而喻。第三,由于战后美国一直在非洲推行自己的制度,加之冷战结束后的“民主化”浪潮,非洲绝大部分国家的政治制度与美国相似。最后,美国与非洲的距离也比中国近。
这些优势特别是移民和语言的优势使美国在非洲的投资贸易一直处于前列。虽然美国近年来对非贸易的数额落后于中国,但它在非洲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存在以及它对非洲的文化影响力实际上远比中国深远得多。奥巴马此次非洲之行提出的 “电力非洲”和“贸易非洲”的举措表明他对美国自身的特点有明确的认识,对美国在非洲的优势颇有信心。实际上,美国在非洲的军事存在颇为引人注目。近年来,美国不仅大大加强了培养非洲青年领袖的计划,还大力加强了军事部署。美国以反恐为名,近年来在非洲完成了三个战略计划: 2007年成立非洲司令部、在吉布提-南苏丹-乌干达-刚果金等国建立弧形战略中线及 2013年在非洲布局无人机基地和向35个非洲国家派驻军队,这既有美国全球战略的布署,也包含了牵制中国的意图。
习近平主席的非洲之行是一种宣示。他在就任后出访的第一批国家包括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布三个非洲国家,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说明中国新一届领导对非洲的发展充满信心。其次,表明中非战略合作关系将持续并得到加强。同时,这也预示着中国国际战略重点的适度调整。中国综合国力的加强、西方的围追堵截以及周边环境的恶化使中国外交面临十分复杂的局面,进一步加强与非洲的关系是一种理性选择。中非合作的稳固基础和快速发展无疑是我们的优势。中非关系在哪些方面可继续推进呢?在国际政治方面,中国应积极支持非洲国家入常,非洲可支持中国遵循平等原则在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和制定新的国际规则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经济方面,中国以前的投资集中在油矿业,中国公司应开阔视野,将投资拓展到其他战略性产业,如农业、制造业、可再生能源和绿色食品等方面,并切实注意环境保护、技术转让和与当地社会共谋发展。在文化方面,非洲国家非常注意学习中国长处和发展经验,但中国对非洲文化了解不多,重视不够。非洲人在尊重自然、乐观处世以及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非凡的艺术创造力方面(想想非洲对世界音乐、歌舞、雕塑和美术的贡献!)都值得中国学习。当然,在和平安全、文教卫生和公民社会交流方面也还大有文章可做。改革开放 30年以来,中国与西方的合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在吸引投资、引进技术、学习游戏规则和经营理念等方面,但也沾染了不少坏习气。目前,中国的发展引起西方的疑虑与警惕,在贸易和科技合作方面设置各种障碍。中国的战略重点宜作出适度调整,除继续推进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外,应大大加强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的合作。
奥巴马的非洲之行可能在三个方面对中国产生影响。其一,由于美国在非洲的长期存在及其在种族和语言方面的优势,奥巴马的“电力非洲”和“贸易非洲”的计划如果落实,中国在非洲的企业当然会碰到更强劲的对手。当然,这种竞争也会使中国企业进一步获得磨炼的机会。其二,虽然近年来一些非洲领导人对西方推行的制度表示怀疑,也开始“向东看”,但美国极力推行的价值观外交和鼓吹西方民主制度的做法仍对普通民众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这无疑会对中国 -非洲合作带来一些阻碍。然而,随着非洲人民自主意识的加强,这种主导权最终还得由非洲人民自己掌握。其三,虽然中国在发展方面的经验可以给非洲带来正能量,但美国在非洲进行的所谓反恐和军事扩张既会给非洲制造一些动乱,也会使一些非洲国家更为依赖西方国家。这种情况无疑会给中非合作带来更大的挑战。
当然,非洲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国与美国在非洲的竞争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一名政治学教授表示,中美在坦桑尼亚确实存在竞争,但这种竞争并不是恶性的。中坦是 “患难之交”,感情深厚;而美国也给予了坦桑尼亚大力支持;这种竞争的最终收益人是坦桑尼亚人民。
(作者李安山为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