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çais English 订阅
邮件订阅 手机订阅 订阅方式
首页 封面故事 特别报道 观感交流 中国报道 人物 文化 简讯 我的非洲故事 经济 高端访谈、专访 观点
 
马上订阅
-共建金砖银行成金砖峰会焦点
-新经济时代
-中非人文交流合作,战略性选择
-为文化喝彩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网
中非民间商会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新华网
人民网
文化传通网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与非洲> 交流
 
走进喀麦隆传播汉语的80后中国志愿者
更新日期: 10 01, 2011 来源: 《中国与非洲》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李志健、闫伟娟、王秉仪

“其实作为一个志愿者,吃苦是一种必备的精神,艰苦都是要有思想准备的,我也做好了,工作和生活条件苦一点都是一种锻炼,经历一些反而是好的”。 ——摘自志愿者彭璐莹的博客

 

201188,星期天,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志愿者彭璐莹和她的伙伴们正在给当地的汉语学习者们上课。尽管暑假期间大学的中文选修课停开了,但是一年一度的汉语夏令营依然吸引了众多学生。

出生于1987年的彭璐莹是浙江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去年10月在经过了层层选拔之后来到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成为该院一名汉语教学志愿者。

与彭璐莹一起在喀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另外还有16名志愿者和5名在职教师,他们分布在喀麦隆3个城市的9个教学点中。据了解,目前喀麦隆的7所国立大学已经有4所开设了中文课,其中包括中西非地区唯一一所开设汉语专业的大学——马鲁瓦大学。

马鲁瓦地处喀麦隆北部的沙漠边缘,气温能高达50度,用当地人的话讲,“空调都能被热坏掉”,而这里的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和它的气温一样高。因为报名者众多,该校的汉语专业也成为了喀麦隆公立大学中为数不多需要参加入学考试竞争的热门专业。

志愿者何雨兰去年11月来到了马鲁瓦大学教学点。“虽然这里高温灼人、气候干燥,蔬菜少得可怜,停水停电也是家常便饭,但是作为一名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我必须到这里来,因为这里太需要中老师了”,这个来自中国江南水乡的小女孩说。

相对马鲁瓦,首都雅温得气候条件要好一点,但由于网络不好,一些学生因为经济原因无力购买教材,教学资源的匮乏仍然让这些志愿者们十分发愁。为了能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他们个个发挥出自己的才艺特长,志愿者董陈艳就是太极拳和太极剑的高手。

“很多学生学习汉语的初衷并不是语言本身,而是中国文化吸引了他们。在传授中国文化的同时,我的学生们也会积极地告诉我喀麦隆的特色文化,也让我不断地融入他们”,董陈艳说。

“其实,汉语教材只是学习的一种引导,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还需要更多的针对性”,彭璐莹补充道。“比如讲旅游,欧美的学生可能对中国的名山大川感兴趣,但对于这些见惯了原生态风景的非洲学生而言,我们更多的是给他们看现代的北京和上海”。

除了课堂教学,这些志愿者们还积极地利用暑假和节庆日进行汉语推广,目前正在进行的汉语夏令营就是其中之一。此外,他们还积极创新推广手段,通过喀麦隆当地传媒介绍孔子学院,和喀麦隆的各个政府部门合作办公务员汉语学习班,让更多对中国感兴趣的喀麦隆人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国。

1   2   Next  

 

每日要闻 更多
-2013年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本周开幕
-“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演出在南非约堡受到观众热捧
-国际社会向纵容非法象牙贸易的国家施压
-南非开普敦举办夏季集市
-中非渔业联盟在京成立
 
人物 更多
-交流带来合作
-非洲的星空—— 一个中国人眼中的多彩苏丹
-交流之路,越走越宽
-艺术家阿空噶·乔纳斯·西奥多
-一位刚果(金)留学生的中国情结
 
高端访谈、专访 更多
-潘鲁生委员:如何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
-南非驻华大使:金砖国家有望合作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卢沙野:金砖国家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稳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艾平:中非党际交流面临挑战和机遇
-推进中非友好关系
 

 

关于《中国与非洲》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广告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与非洲及中国与非洲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