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贝卡尼日利亚工厂生产车间一角
收获成功
作出开发非洲市场的决定后,郑有全和他的公司面临一个选择:是挣一把钱就走,还是长期做下去。最终他们决定还是要做品牌,并提出按照“创品牌、树形象、谋发展”的战略一直做下去。
2000年底,瑞贝卡在尼日利亚拉各斯成立了非洲地区第一家销售分公司,并且推出了专门针对非洲市场的品牌—Noble。2001年开始,Noble品牌开始进入尼日利亚。由于对当地情况缺乏了解,再加上文化差异和已在当地经营多年的竞争对手的抵制,开始前半年瑞贝卡并没有什么收获。但是公司一直坚持进行产品宣传,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经销商购进Noble品牌的产品。对于瑞贝卡当时的经营策略,郑有全是这样总结的:价格不能比竞争对手高,但是质量一定要比他们的好。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瑞贝卡逐渐打开了尼日利亚的市场,“Noble”品牌在当地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50%-60%,产品供不应求。随着业务的发展,瑞贝卡在尼日利亚的一些大城市都建立了分公司(目前已经有六家),并逐渐进入了加纳、科特迪瓦、多哥等国家的市场,在整个中西非的市场知名度越来越高。
瑞贝卡在尼日利亚的成功促使很多中国企业也将目光投向了这里,从2006年开始,当地市场上来自中国的发制品公司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瑞贝卡适时提出了开发中东部非洲、南部非洲市场的战略,在南非、肯尼亚、坦桑尼亚、刚果(金)、赞比亚等国家先后成立了销售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在非洲地区的销售网络。
除了积极扩大销售范围,瑞贝卡也开始在非洲国家设立工厂,实现地产地销。瑞贝卡先后在尼日利亚和加纳设立的工厂,于2011年5月份已经全面投产。这两家工厂的成立解决了中西非市场的货源问题,同时由于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大幅下降,瑞贝卡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土化战略
瑞贝卡公司在进入非洲之初就积极推行本土化战略,目前,瑞贝卡公司在尼日利亚和加纳的工厂雇佣的3000多名工人全部都是当地人;在管理层中,除了主要管理人员和主要技术人员是从中国派出外,工厂的中层干部如车间主任等都由当地人担任;公司会在当地工人中集中培训一些管理骨干,教他们如何做事、如何管理工人、如何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等。
郑有全认为,走出去的企业虽然最开始是卖产品,但是最终一定要和当地的文化进行融合,将当地文化与自己企业的元素结合起来,形成当地分公司自身的企业文化。“这是一个很难的过程,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郑有全告诉《中国与非洲》的记者。
此外,对于所在非洲国家的助残、妇女大会等慈善和公益活动,瑞贝卡也都通过捐赠产品等方式积极参与,主动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瑞贝卡公司董事长郑有全
创新才能更好地发展
瑞贝卡在非洲乃至世界都已经是本行业内的龙头品牌,但是作为公司董事长的郑有全却有着很强的危机意识,他告诉《中国与非洲》的记者:“第一不好当,很多人都在想着要超越你,所以必须在经营策略、产品开发、应对市场变化等方面都要创新,走出一条符合非洲市场需求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郑有全告诉《中国与非洲》的记者,很多人认为非洲市场更适合销售中低档产品,但是这种想法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事实上非洲高端市场空间很大,近几年瑞贝卡在开发非洲高端市场方面的业绩就是最好的证明,目前这已经成为公司一个新的增长点,未来在这个方面瑞贝卡也将继续加大开发力度;此外,瑞贝卡也要进一步落实地产地销策略,除了现有的两个工厂,在东部和南部非洲的坦桑尼亚和纳米比亚将再建两个工厂,真正实现以非洲工厂为依托,高档产品中国生产、中低档产品非洲本地生产的多元化、多品种、多层次开发非洲市场的战略目标。
从全球来看,非洲已经成为瑞贝卡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市场,增长速度十分迅猛:2011年非洲市场的销售增幅达40%,远高于北美和欧洲市场10%和28%的增幅。郑有全认为,未来三四年内,快速发展的中国国内市场将会成为瑞贝卡在全球最大的市场,而非洲市场必定会超越北美成为继国内市场之后的第二大市场。“未来瑞贝卡在非洲的4个工厂,每年都将为公司带来2亿美元的销售,加上来自中国本土的产品,非洲市场的年销售额达到4亿美元甚至更多都不成问题”,郑有全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