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çais English 订阅
邮件订阅 手机订阅 订阅方式
首页 封面故事 特别报道 观感交流 中国报道 人物 文化 简讯 我的非洲故事 经济 高端访谈、专访 观点
 
马上订阅
-任明辉:中国医疗队在非洲是“经典”与“传奇”
-园博会
-非盟50周年
-雅安地震救援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网
中非民间商会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新华网
人民网
文化传通网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与非洲> 经济
 
“钱荒”
更新日期: 08 02, 2013 来源: 魏昭丽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66日,市场传闻,中国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光大银行未能按时向兴业银行偿还60亿元的银行间贷款,导致兴业银行的千亿到期资金未能收回,两大银行资金面齐齐告急。

67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包括隔夜、7天期、14天期、一个月和三个月拆放利率开始全线飙升,如梦初醒的商业银行开始疯抢资金。

618日,有传闻称,四大国有银行(边栏一)向央行施压,要求释放更多资金。

62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隔夜利率从一个月之前的4%左右飙升至13.44%,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记录。

就在银行也差钱的传闻迅速发酵之际,623日,工商银行全国各地的网点出现故障。624日,中国银行也传出系统故障,网银、柜台均无法操作。尽管银行表示这只是例行的系统升级,但网络上还是迅速出现各种担心。

随后,这场风波蔓延到了股市。624日,中国股市暴跌,在200多只跌停的个股当中,银行股一马当先。

中国银行业真的陷入了流动性紧缩的状况吗?

“心慌”而非“钱荒”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则明确地向记者表示,这次中国银行流动性紧张情况属心慌,而非钱荒

根据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5月份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同比增速依旧高达15.8%,新增信贷量仍然高企,人民币存款余额也已经逼近百万亿元的大关,15月社会融资规模达到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了3.12万亿元。这些数据都说明,中国银行业不差钱

外因:热钱撤出

不过,在中国银行的经营历史上,这些问题都曾屡次出现,但并没有引发过一次危机,为什么这一次会导致银行出现钱荒,而且还是在中国货币供应量创下历史新高的背景下?

钱荒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国际市场的资金流动正面临历史性的大洗牌,这是重要的外部因素。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接连出台了三轮量化宽松政策(边栏二),美元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间的利差明显加大,大量逐利资金被吸引至新兴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这几年中国银行体系资金充裕、资产价格快速抬升、人民币频频升值的景象。

然而专家指出,随着美国经济的温和回升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逐步退出,过去流入新兴市场的资金将大规模撤离。这一猜想现在正逐步变为现实。尤其是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之际,恰逢几大主要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都不约而同地放缓,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之后,新兴经济体蕴含的风险被视为下一次潜在的全球性危机。这样的背景下,全球资金流向开始出现新变化。

美元汇率与美债利率的同步上升,将对滞留在新兴市场国家的跨境资金形成明显的抽离效应。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所国际投资室副主任张明判断。

数据也显示,与前4个月外汇占款月均增长超过3500亿元明显不同,今年5月份中国外汇占款仅增长了670亿元,不及1月份增量的十分之一。

内因:挤出泡沫

专家指出,除了外部因素,此次钱荒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在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的银行还在继续沿着过去几年的旧有模式高速发展。

2007年中国银行业开始广泛运作起银行同业拆借。它允许各商业银行间以市场化方式相互拆借资金,为市场提供真实利率基准,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过,一些金融机构却在近年来的实践中让同业拆借变了味。它们通过同业拆借以很低的成本从其它金融机构快速获得大量资金,再在影子银行一类的市场上获得更高的收益,套取可观的利差。

资本的逐利性质决定了其必然会流向投资回报较高的领域。目前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过低,干实业不如做投机。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

长期以来,在中国经济中,实体经济利润不断下降,而银行业反而成为赚钱机器,这显然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相背离。且银行业也没能发挥金融稳定器的功能,反而在一次突如其来的流动性危机中制造了恐慌。

1   2   Next  

 

每日要闻 更多
-曼德拉日南非驻华使馆向脑瘫儿童献爱心
-“美丽渠首”激情演绎生态文明
-非洲文化官员考察深圳文化产业发展
-首届“中非文化产业圆桌会议”在京举行
-建立新型中非战略伙伴关系和友好关系以利发展变革
 
人物 更多
-与狮共舞——非洲草原上保护野生动物的中国人
-葡萄酒杯中窥人生
-交流带来合作
-非洲的星空—— 一个中国人眼中的多彩苏丹
-交流之路,越走越宽
 
高端访谈、专访 更多
-陈众议:守护中文,守护“中国梦”
-潘鲁生:如何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
-南非驻华大使:金砖国家有望合作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卢沙野:金砖国家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稳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艾平:中非党际交流面临挑战和机遇
 

 

关于《中国与非洲》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广告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与非洲及中国与非洲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