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反思
针对长期以来的弊端,中央政府货币调控思路开始改变。一是中央政府对于经济放缓的容忍度提高,二是政府也充分意识到货币政策对于刺激增长的有效性开始下降,因此对于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不再那么倚重。
6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合理保持货币总量。”此语一锤定音,彻底浇灭了市场对央行“救援”的期望。6月20日,央行发行了20亿元3个月期的央行票据,以回收流动性。直到6月25日,在由股市下跌而引发的市场恐慌中,央行才对符合条件的银行提供一定资金支持。
而以往每当市场资金面紧张时,央行总会及时出手,通过降准等方式释放流动性。但此次央行的态度与此前明显不同,让市场扩张预期落空。最后虽然为某些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但与“降息降准”的货币宽松政策相比,路径迥然不同。
经济调整新思路
中国当前的货币总量已经非常充裕,广义货币量M2高达100多万亿元。但中国经济目前的悖论是货币供应高速增长,但却并没有惠及实体经济。对于大量资金没有进入实体经济的现象,中央政府显然也相当警惕。
从相关部门在“钱荒”事件的应对上看,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
“从此次决策层对‘钱荒’事件的冷静处理上看,央行没有大量注入流动性,而是坚持审慎监管原则,凸显了国家摒弃靠货币扩张来拉动经济的原有发展模式以及推进经济结构改革的决心。”金融专家赵庆明说。
“央行近来行为方式的转变,折射出了新一届政府宏观调控思路的变化。政策重点不再是不惜一切代价保增长,而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打压市场上的风险套利行为,挤出目前在影子银行与房地产市场存在的泡沫,推动制造业部门消除产能过剩,从而真正实现调结构、切换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所国际投资室副主任张明说。
进入6月份以来,李克强总理已经两次提及要盘活货币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6月19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这其实已经相当清晰地传达出了中国新的货币政策思路。
边栏一:
四大国有银行:中国四大银行是指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其代表着中国最雄厚的金融资本力量。
边栏二:
量化宽松政策:指央行持续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