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FRANÇAIS 北京周报
每日新闻
艾平:中国经验与非洲国情相结合就是杀手锏
 外交部

  我一生当中绝大多数时间都从事对非工作,其中2001~2004年任驻埃塞俄比亚大使,2010~2014年任中联部领导,分管对非工作,现已离开一线,但仍心系那片充满希望的大陆。我希望自己亲身经历的经验教训对后来人有所帮助。我想讲两个故事,谈四点看法。

  第一个故事,我与埃塞俄比亚的交往。在我对非工作中,时间最长、最完整、特点最鲜明的就是同埃塞俄比亚交往。埃塞俄比亚执政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1991年上台执政,1994年访华,我全程陪同,温家宝会见。1997年,我访问埃塞俄比亚,获悉埃塞俄比亚已初步找到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即以农业发展为先导的工业化战略。埃塞俄比亚强调要发展市场经济,但有两件事必须由国家做:第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是人力资源开发。这是民营企业和外资都做不成的。实际上,在后来发展中,执政党主要就做这两件事。

  2001年,我出任驻埃塞俄比亚大使,任职时有得天独厚条件:丰厚的人脉资源。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埃塞俄比亚政府和执政党已形成清晰发展思路,明白如何使外交配合国内发展。就在那一年使节会上,埃塞俄比亚党总书兼政府总理梅莱斯说,外交官一般习惯于由外向内看,先从国际形势,到地区形势,再到周边关系,而作为埃塞俄比亚外交官,应该转变视角,从内向外看,首先要明白自己国家处于什么样发展阶段,面临什么样任务,再看自己分管的双边关系怎样为国家服务。梅莱斯以中国为例说,中国最宝贵经验教训是从1949年到现在所走过的道路。这种经验教训只有在中国能够找到,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都找不到。此外,中国通过多年发展形成强大的国家执行能力,很深厚的教育基础,大批中等适用的人才,这就使得同中国发展关系可为埃塞俄比亚的进步和发展做重要贡献。

  我离开埃塞俄比亚后,又多次回到这个国家。每次都能看到埃塞俄比亚取得的进步,公路、水电、电信、高速公路等等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同时,双方共同总结在探索发展道路中取得的经验。2015年2月,我们共同举办“中非政党论坛”,埃方把自己概括成革命民主发展型国家。

  再讲一个教训,不是我自己的,而是间接来自他人的。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同坦桑尼亚、瑞典和美国学者交流,比较研究三国对坦桑尼亚经济援助。刚开始,研究仅限于农业合作,但后来发现美国基本没提供多少农业援助,于是就把研究扩展到整个经济合作。尽管如此,实地考察重点还是农业项目,包括农场、农技推广站、农具厂等,还到中国使馆(包括经济参赞代表处)查阅档案,采访有关人士。

  研究接近尾声时,我采访一位毕生从事中非农业合作的专家,也是决策人,是中国一家农业公司总经理白先生,问他中非农业合作有什么教训?他说,最大教训就是没弄清楚非洲是怎么回事就急急忙忙进去了,在这种情况下最简单办法就是照搬国内做法。我当时没想到他能有这么深刻的认识,并能直截了当告诉我。

  最后说四点看法。第一,非洲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我觉得,依然是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而且不是在理论学术上,而是在实践中。

  非洲国家独立后,有过一段红红火火的日子。总体上,90年代后非洲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因为世界银行有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更掌握着西方援助非洲的钥匙。你要援助吗?要。那好,执行IMF结构调整方案。在发达国家,新自由主义可能不全错,但在发展水平越低,经济转型难度越大的地方,新自由主义就越不灵,因为它假设的条件都不存在。

  那么,怎么创造条件?非洲没有成功经验。在这方面,中国经验无疑更接近实际,但也不能照抄照搬,归根结底还是要从非洲实际出发。埃塞俄比亚为什么在这条路上走得最远?因为它没当过殖民地,有更强的独立探索发展道路的意识,同时还有更强的领导人。

  第二,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归根到底还要靠具有非洲特色的优秀执政集团。在埃塞俄比亚,执政党是以国内各主要民族为基础的政治阵线。各个民族组织要更能形成共识,更能团结人,更能做出必要的艰难决策,更有执行力。

  第三,对我的同胞,特别是那些对于从事对非工作、研究非洲或者在非洲寻找机会的人来说,首先要有自信心,中国经验抽象到一定层次,肯定是有普遍意义的。这些经验如果能同非洲实际相结合,就能成为我们的杀手锏。我们要对非洲人有信心,中国能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他们怎么会找不到?

  最后,中非产业对接、产能合作和非洲工业化,就是在中非之间找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实现方法,而不仅限于供给或者需求的连接。对政府官员,我想说,“一带一路”倡议本质是,在吃透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为企业合作改善条件,打破瓶颈,而不是越俎代庖;对企业家来说,要下点功夫,研究人家的国情和战略,找到双方利益汇合点与实现形式,赔钱的事不能干,哪怕有国家补贴,总之,要实事求是。

  注:作者艾平,中联部原副部长。原文是作者2016年4月15日在“中非智库论坛”上的发言

相关文章:
70家深圳企业走进埃塞俄比亚寻商机
链接: 中非合作论坛   |   中非合作网   |   中非民间商会   |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   新华网   |   人民网   |   文化传通网   |   中国发展门户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   |   订阅   |    设置主页
版权所有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