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官员:中国政府有强大的执行力 |
北京青年报 |
“听说你们已经开始在埃塞俄比亚建设组装工厂,能否考虑去肯尼亚建工厂,我们非常欢迎中国。”日前,理查德·拉里西恩·雷斯亚普在芜湖参观农机企业时对企业负责人说。
理查德在肯尼亚农业部任常务秘书,前往中国参加“中国-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南南合作政策对话”项目,来自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农业部门的12位高级别政府官员与他同行。
非洲3国的代表参观了安徽凤阳县小岗村、芜湖中联重工农机工厂、南京农业大学等地,分享各自可持续农业发展方式,考察中国农业和扶贫经验。
“2005年之后,中国从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受援国向捐赠国转变。目前中国希望向世界讲好自己的故事,承担大国义务,也愿意将经验向其他国家分享,推动南南合作。”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代表屈四喜先生向北京青年报记者介绍。
非洲官员要先后造访北京、蚌埠、滁州、芜湖、南京5个城市,考察4个村子、1所企业、1所大学,听取6场讲座。
据悉,上述官员是相关国家农业政策的制定者,安排的参观项目是让他们了解到中国政府在农村扶贫和发展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肯尼亚农业部常务秘书理查德说,农机企业是此次考察重点,肯尼亚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由于土壤、土地的限制,小型机器更适合。
莫桑比克土地、环境及农村发展部农村发展处负责人奥莱加里奥·奥班泽告诉北青报记者,莫桑比克土地产量不高,希望中国能与莫桑比克分享技术提高产量。莫桑比克对于加工粮食的设备机器也有很大需求。
奥班泽说:“这次参观有不少变废为宝的案例,给居民拓宽了财路。这要归功于政府的意愿、政府的愿景与执行力。好的政策要有持续性才能够帮助老百姓。”
津巴布韦也以农业生产为主,7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大部分农田土地是国有性质。“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并不会阻碍民间对于农业的投资以及降低生产效率,也不会阻碍农民获益。国家通过为农村提供基础设施和技术扶持来吸引大公司投资的模式,给农村带来活力并创造就业。”这是此行津巴布韦官员感触最深刻的一点。
“中国政府部门在扶贫、减贫方面,具有强大的执行力和强烈的责任感。”同为政策制定者的角色,津巴布韦官员称。
肯尼亚农业部门官员们此行受到启发的部分则是强大的政府部门和民间企业、投资的合作关系以及合作模式。长期以来,私营部门主宰肯尼亚的粮食与农产品市场。
“我们非洲国家不能只靠私人公司去给农民提供出路,政府必须参与进去帮助农业发展。”肯尼亚农业部常务秘书理查德告诉北青报记者。
|
|
|||
版权所有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