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非洲平等的合作伙伴 |
北京周报 2016-12-19 |
从1970年援建坦赞铁路算起,到今天几十年时间里,中国政府对非援建项目多达千余个,其中包括基建、医疗、农业、水利等大量民生项目。中国企业也将非洲作为主要投资地之一,对非投资数量逐年增加。来自中国的援助和投资,极大的改善了非洲当地的生活生产条件,为非洲大陆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发展了当地经济。中非友好在中非人民之间广为传播。
然而,面对中非友好,西方一些媒体传递出的却是不和谐的声音,将中国描述成非洲大陆的“新殖民主义”。
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的“中国企业在非洲”中非媒体联合采访活动中,包括《北京周报》在内的中非记者走进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中国企业,围绕中国企业参与非洲投资建设,促进当地发展进步等话题进行了深入采访。大量的事实证明:中国是非洲平等的合作伙伴,中非合作发展互有需要、互有优势。
中国在发展经验、技术、资金等方面的相对优势,有助于非洲破除基础设施不足和人才不足两大制约发展的瓶颈,有助于非洲把丰富的自然、人力资源优势和潜能转化为发展动力和惠及民生的成果。同时,中国把帮助非洲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同促进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开展对非合作绝不走过去殖民者的老路,绝不以牺牲非洲的自然生态环境和长远利益为代价。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非合作硕果累累,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中国为非洲国家建设了大量的铁路、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以及医院、自来水工程等项目。这几年中国公司还投资于电信、软件、信息等领域,为非洲大陆进入现代信息化社会做出极大贡献。
随着中国“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的增加,引发了世界更多关注,中国投资非洲的意义也被故意“另类”解读,原本单纯的经济行为被政治化了,一些西方媒体给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打上了“掠夺”资源的标签。
为非洲国家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不仅符合非洲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指责是站不住脚的。中国帮助非洲破除发展瓶颈,积极开展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助力非洲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对非洲发展及人民生活改善所做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也是有目共睹的。
对于中非合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政府已明确表示,愿与非方加强政策协调和沟通,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平等友好协商,坦诚面对并妥善处理。
|
|
|||
版权所有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