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开和 | 两年多前,我在中国台湾参加一次关于"媒介融合"的学术研讨会,一位资深台湾报人在会上语出惊人地声称,"我们大家是在提前为纸媒体举办追悼会",结果引发不少与会者的反驳,最后他不得不收回自己的断言。那以后的两年多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加速了许多西方国家纸媒体产业的整体滑坡,也使得"纸媒体必将消亡"的论点变得更有吸引力了。
"纸媒体消亡论"的主要依据是网络媒体的兴起。的确,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是空前的。在中国,经过短短十几年,网民总数已经超过4亿人,其中约有3.1亿人会使用互联网来获取新闻信息,约2.4亿人拥有博客。这的确对中国纸媒体产业带来重大冲击。过去几年,中国纸媒体产业在发行量、广告收入等方面都出现了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在2008年,中国报纸印刷总量甚至首次出现负增长。但如果因此就断定纸媒体将不可避免地消失,则未免高估了网络媒体的作用。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的纸媒体产业会出现新的变化,但纸媒体的整体消亡则不可能。
目前,中国网络媒体提供的信息基本上是免费的,丰富的免费信息给网民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也对网民的判断力和耐心提出了挑战。在"信息过剩"的表象之下,真正有用且可靠的信息仍严重缺乏。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受众,往往厌倦于花费大量时间从真假难辨的海量互联网信息中找寻真正需要的东西。
当重要的新闻事件发生,人们最希望读到的还是真实可靠的新闻和有深度的分析评论。这些都是传统纸媒体的强项。网络媒体能全天不间断地提供即时新闻,这的确是纸媒体做不到的。但是,有多少网民真正需要不间断地关注各类新闻信息?包括网民在内,受众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过多的网络使用不仅耗费许多网民的宝贵时间,而且伤害了他们的健康。在电脑上长时间的阅读使得许多网民视力恶化。我的同事曾经开玩笑说,网络媒体正在推动着中国医疗保健行业的繁荣。
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纸媒体可以不必认真看待网络媒体的冲击。相反,在新的媒体环境下,中国的纸媒体只有更好地强化自己在内容生产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更精确地定位自己的目标读者,并充分利用传播新技术带来的便利,才能避免"消亡"的命运。
我个人每天都会浏览的一些新闻网站,同时也还保持着阅读一两份印刷版报纸的习惯,两者所带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此外,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是,中国纸媒体市场还处在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之中,政府正在推动全国统一的传媒大市场的真正形成。随着媒体市场的拓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全国性纸媒体将能更好巩固其优势的品牌地位,而传统上处于劣势的地方性媒体也将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而更好地在地方市场站稳脚跟。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传媒产业在发展阶段及运作体制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也是西方纸媒体正在发生的危机并没有全部在中国发生的原因所在。但市场化趋势的加强和网络媒体的冲击必然改变纸媒体产业的内部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良好的纸媒体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弱势的纸媒体将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作者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