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中国大陆网播的第一个《中国人在非洲》的广告片,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在记住广告主——爱国者数码产品的同时,更记住了片中广袤的非洲大草原背景,狮子、长颈鹿、大象、羚羊等非洲特有的珍奇动物;及一个热情、忠诚和憨厚的非洲黑人形象和搞笑的故事情节…… 于是,我们把聚光灯对准了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宣传事务的副总裁杨波,请他解读这片广告,同时,也请他讲讲他眼中的非洲与非洲文化……
请杨总先介绍一下这个有“涉非第一广告”之称的广告片吧。
说实话,我真的不知道这则广告是“中国大陆在互联网上播出的第一个《中国人在非洲》的广告片。” 这其实也是我们公司一贯秉承的作风:踏踏实实做事,不刻意去追求什么“第一”。当然,我们不经意间拍了这样一个涉非的“第一广告片”也是值得庆幸的:我们为中非经贸交往,为中非文化交往做出了贡献。广告中的产品是一个集存储、播放和编辑为一体的高科技数码产品。这个产品的特点是存储量大,体积小,重量轻,广告片主要体现了它防摔、抗震的的特性。
那么,防摔、抗震保安全这样一个广告诉求,为什么要用“中国人在非洲”这样的形式来表达呢?
简单讲有三个原因:第一、不仅是我们,同类产品的其它国产品牌如爱普生等都看重非洲市场,尽管我们在非洲的业务刚刚开始,我们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强化品牌宣传,况且爱国者的一些产品已经销往非洲。第二、众所周知,在非洲远离城市的地区,交通和通讯基本设施不发达,一如广告片所见。在那里我们的产品尚能安全使用,全世界还有哪个地方难得倒我们?第三、中国“赴非旅游热”正不断加温,我们的广告为之再续“一把柴”。
这条广告将来要在非洲播放吗?为什么要用广告这种形式来与非洲沟通呢?今后还有延续吗?
条件一旦具备,广告当然(在非)播放;而且配上译音,播放也很方便。既然考虑开发在非业务,就要考虑我们与非洲的差异,特别是文化差异,双方能否相互理解沟通。
但广告是一种全世界可通用的“国际语言”。它可以称职地担当中非经贸和文化交流的“使者”。事实不正如此吗?把这则《中国人在非洲》广告片里的语言全删除,我相信中非观众没有看不懂的。
这就引出我们公司开展对外经贸和文化交流的一个原则:融入当地社会、融入当地文化,用众所周知又喜闻乐见的一切能用的形式。我们已是业务遍布除非洲以外世界各大洲的跨国公司,比如,我们在墨西哥,就有意选择了当地一家有电视台的公司做代理;结果,公司冯军总裁访墨时,随时随地打开电视都可看到公司广告,不但使当地人认识了爱国者,还认识了中国人和中国制造。好办法当然会延续。
您说文化交流要融入当地文化。那么,在《中国人在非洲》这部广告片中,融入了哪些非洲元素?
首先,广告片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非洲黑人演员。他的表演朴实、真挚又自然:在短短 44秒广告中,做为导游兼司机的他一共有五个主要动作:指路:表现忠诚敬业;拍肩:友好善良情感外露;竖(大姆)指:热情奔放;摊手:先朋友之忧而忧;起舞:后朋友之乐而乐。动作连贯起来,一个忠诚、好客、爽直、达观的非洲人形象令人过目难忘。而他的乐观又与周围艰苦的环境形成苦乐对比,既强化了故事搞笑情节,又舒缓了观众紧张情绪。最主要的,这些人物品质正是代表着非洲的主流文化。让这样一些鲜明的非洲元素在人物身上集中展现,表达了我们对非洲人民的良好祝愿;也预示了这则广告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