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çais English 订阅
邮件订阅 手机订阅 订阅方式
首页 封面故事 特别报道 观感交流 中国报道 人物 文化 简讯 我的非洲故事 经济 高端访谈、专访 观点
 
马上订阅
-卢沙野:金砖国家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稳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共建金砖银行成金砖峰会焦点
-新经济时代
-中非人文交流合作,战略性选择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网
中非民间商会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新华网
人民网
文化传通网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与非洲> 人物
 
葡萄酒杯中窥人生
更新日期: 12 21, 2012 来源:  崔小琴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崔小琴

“我做葡萄酒生意的初衷就是希望把南非好的产品带给我的中国同胞。”
——青岛鹰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翔宇

 

                                                          

    “鹰谷酒业”的总经理刘翔宇可以说是把南非的优质葡萄酒引入中国的第一人。虽然为人低调,但是凭借对中国葡萄酒市场潜力的预见和市场规律的熟稔和把握,如今这位来自中国山东青岛的小伙子在中国的进口葡萄酒行业已小有名气。 2007年,在南非学习生活了数年的刘翔宇回中国创建了青岛鹰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开始将南非的一些优质的葡萄酒引入中国市场。

    “现在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很多时候,大家花了大价钱,却买不到好的东西,我做葡萄酒生意的初衷就是希望把南非好的产品带给我的中国同胞。”刘翔宇在接受《中国与非洲》记者专访时候这样说道。

    南非鹰谷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是一个集策略投资和经营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投资管理公司。从南非著名的学府比陀大学毕业后,刘翔宇在这家公司工作了近十年,由于南非是英联邦国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深远,公司的管理和经营也深受西方企业管理理念的影响。在这家公司里,刘翔宇学到了很多西方企业的管理经验。他在房地产行业浸染了几年后来到了开普敦,开始管理公司旗下的四星级酒店。正是从这里开始,他对葡萄酒产生了兴趣。

    他回忆说:“当时我们的酒店里面存放了很多葡萄酒,不同年份,不同种类,我开始慢慢对研究葡萄酒产生兴趣,开始学习各种葡萄酒的品鉴,甚至在南非当地考取了世界认可的葡萄酒品鉴师证书。” 2007年,刘翔宇回到中国,成立了鹰谷酒业公司,正式进军酒业。

“只卖好的”

    在“海上灌装拉菲”传闻以及河北昌黎假酒案之后,中国的葡萄酒市场陷入信任危机,法国拉菲有限的产量和中国市场巨大的销量甚至引来跨国打假。葡萄酒市场的乱象丛生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市场潜力的巨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人对葡萄酒的认知偏差。欧美的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很受欢迎,拉菲等名庄出产的葡萄酒产品受到中国人的热情追捧,拉菲葡萄酒的盛名,是一把双刃剑,即为它打开了中国市场,也给它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据了解,拉菲在中国一年的销量抵得上拉菲十年的总产量。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中国市场上大部分拉菲是假冒产品。

    在这种市场机遇下,刘翔宇选择将南非的葡萄酒引进中国。其实南非的葡萄酒历史悠久,早在 1964年,南非的Lieberstein”葡萄酒就销售了三千一百万升,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瓶装酒。如今南非葡萄酒面向全球的出口市场范围也逐步在扩大,到 2007年,南非对英国、瑞典、荷兰、德国及美国的出口量就已经达到了南非葡萄酒出口总量的70%。刘翔宇跟《中国与非洲》的记者解释说:“南非的葡萄酒其实品质非常好, 350年的酿酒历史,世界闻名。只是中国人对南非的葡萄酒并不十分熟悉,所以在中国销售南非的葡萄酒,市场潜力是巨大的。现在中国市场上鹰谷酒业的葡萄酒全部产自南非的开普敦地区。”

    鹰谷葡萄酒来自于南非斯坦陵布什地区Stellenbosch 一个有着330年悠久历史的酒庄,南非高质量的醇香葡萄酒正是从这个地区开始,在刘翔宇的努力下,慢慢出现在远隔重洋之外中国的五星饭店,高档会所,甚至寻常人家的餐桌上。他说,之所以选择这个酒庄,是因为这里几百年的传承保证了酒的品质。“随着国内葡萄酒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出现了很多年轻的酒庄,往往做几年就很快转行去经营别的项目,这与我们公司的理念是相悖的。”刘翔宇说他想把南非高品质的有着悠久历史的葡萄酒带到中国。

    经过几年的发展,鹰谷酒业在中国的经营活动已经慢慢步入正轨。鹰谷酒业面向的市场主要是中国的一些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和高档会所,还有一些国企和其他大型企业的团购。刘翔宇解释说,这是因为这些国企和大型企业,对葡萄酒的品质有很高的要求,他们会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定向购买,价格上数量上都有要求,这也正是鹰谷葡萄酒品质得到肯定的体现。此外,刘翔宇经营的葡萄酒也开始在各大葡萄酒比赛中崭露头角,连续两年位列《中国葡萄酒》杂志评选的百大葡萄酒的榜单,并多次在上海举办的中国侍酒师大赛中获奖。

抢占先机

    中国的进口葡萄酒消费市场在不断扩大,与之相伴的就是进口商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据前瞻数据中心监测:近年来,随着西方国家葡萄酒文化和消费观念的普及、国内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的不断上升,全国葡萄酒的进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0127月,中国葡萄酒进口金额达到为522.11万美元,同比增长 105.00%2012年月均进口金额超过400万美元。截至目前为止, 2012年葡萄酒的进口处于高速增长状态,每月最低增速在29%以上。

20121-7月中国葡萄酒进口量及变化情况(单位:千升, %

2012年1-7月我国葡萄酒进口量及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刘翔宇希望强化自己的葡萄酒品牌,他说:“我们公司每年以稳定的增加速度向前发展,并不盲目追求过快的增长率和过大的利润率,品牌才是我追求的核心价值,我希望通过持续传播优良品牌,来推广南非优质的葡萄酒。”

    刘翔宇从2007年就开始将南非的葡萄酒引入中国,可以说在时间上占据了一个良好的商机。然而虽然抢占先机,刘翔宇对中国的葡萄酒进口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政府可以更大幅度上降低关税,来保证一些高性价比的葡萄酒以进入中国,在他看来,目前高达近 50%的葡萄酒税收是一个不小的门槛。

    刘翔宇认为中国和南非的双边贸易有很强的互补性,除了葡萄酒,南非还有很多优质产品,比如芦荟化妆品和纯度高达 99%的果汁产品,这些肯定会在中国市场上大受欢迎,但是由于很多原因,目前仍旧没有被大规模引进。而南非也可以在经济上更加放开,吸引中国投资,真正地做到让利于民。

 

 

 

每日要闻 更多
-“合作、创新、共赢--中国企业在非洲”论坛在京举行
-林万龙:小规模的家庭经营而非家庭农场仍是未来主流
-金砖国家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
-2013年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本周开幕
-“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演出在南非约堡受到观众热捧
 
人物 更多
-葡萄酒杯中窥人生
-交流带来合作
-非洲的星空—— 一个中国人眼中的多彩苏丹
-交流之路,越走越宽
-艺术家阿空噶·乔纳斯·西奥多
 
高端访谈、专访 更多
-陈众议:守护中文,守护“中国梦”
-潘鲁生:如何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
-南非驻华大使:金砖国家有望合作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卢沙野:金砖国家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稳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艾平:中非党际交流面临挑战和机遇
 

 

关于《中国与非洲》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广告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与非洲及中国与非洲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