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çais English 订阅
邮件订阅 手机订阅 订阅方式
首页 封面故事 特别报道 观感交流 中国报道 人物 文化 简讯 我的非洲故事 经济 高端访谈、专访 观点
 
马上订阅
-共建金砖银行成金砖峰会焦点
-新经济时代
-中非人文交流合作,战略性选择
-为文化喝彩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网
中非民间商会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新华网
人民网
文化传通网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与非洲> 服务信息
 
中国的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
更新日期: 04 27, 2012 来源: 《中国与非洲》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王喆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众多的民族节日。这里介绍的只是汉民族的一些较大的传统节日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就已初露端倪。到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已经定型。发展到唐代(618年~907年),节日已经从原始祭拜中走出来,转而成为一种风俗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众多的民族节日。这里介绍的只是汉民族的一些较大的传统节日。

    春节

按照中国农历,把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

春节的前一夜,叫除夕。在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全家老小一起熬夜,包饺子,吃年夜饭,共享天伦之乐。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家家喜气洋洋。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后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

节日里还有给儿童压岁钱的习俗。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过年好”等吉祥话。

逛庙会也是人们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逐渐融入了集市交易活动。进而,又在庙会上增加娱乐性活动。无论城乡、无论天南海北,逢春节,人们都会涌到庙会去,观看表演、吃传统风味小吃等。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但据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约前340~约前277,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深入人心,故纪念屈原之说,占据主流地位。中国民众还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等活动,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了一起。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俗。由于中国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一个端午节,各地就演绎出不尽相同的内容,如:女儿回娘家,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吃粽子和时令鲜果等。这些一直在中国流传,甚至邻近一些国家也有类似的流传。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的44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清明节在中国还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是人们祭祀逝者的一种活动。

按照传统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等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去世的亲人墓前,并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节。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中国人久有祭拜月神的习俗。每逢中秋夜一些达官贵人都要在家里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月饼。数量要与全家人口总数一致,不能多也不能少,大小要基本一样。

在唐代,中秋赏月颇为盛行。每逢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节日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如今,月下游玩的习俗没有旧时盛行。但人们常常在赏月的同时,感慨现实生活的美好,并寄托自己对未来的向往。

 

 

每日要闻 更多
-2013年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本周开幕
-“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演出在南非约堡受到观众热捧
-国际社会向纵容非法象牙贸易的国家施压
-中非渔业联盟在京成立
-尼日利亚文化周在京举行
 
人物 更多
-交流带来合作
-非洲的星空—— 一个中国人眼中的多彩苏丹
-交流之路,越走越宽
-艺术家阿空噶·乔纳斯·西奥多
-一位刚果(金)留学生的中国情结
 
高端访谈、专访 更多
-潘鲁生委员:如何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
-南非驻华大使:金砖国家有望合作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卢沙野:金砖国家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稳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艾平:中非党际交流面临挑战和机遇
-推进中非友好关系
 

 

关于《中国与非洲》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广告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与非洲及中国与非洲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