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çais English 订阅
邮件订阅 手机订阅 订阅方式
首页 封面故事 特别报道 观感交流 中国报道 人物 文化 简讯 我的非洲故事 经济 高端访谈、专访 观点
 
马上订阅
-加快一体化建设是非洲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非交往史上新的里程碑
-盘点文化盛典 共享交流成果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网
中非民间商会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与非洲> 中国报道
 
中非交往史上新的里程碑
更新日期: 02 01, 2012 来源: 《中国与非洲》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记者 刘薇
在对非援助的60年间,中国不断总结经验,以保证援建项目高质如期完工

创造多个中国援外历史中的首次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中国政府吸取了过去长达半个世纪的援外经验,同时也做出了制度和机制上的创新,如设立援非盟会议中心项目专职代表。

40出头的曾花城因日夜操劳头发已经花白,作为中国60年援外历史中第一个政府专职代表,曾的日常吃住都在工地上。“为了高质量完成这个项目,我们创造了很多援外工程中的先例”,曾说道。

首先是设备、材料联合封样制度,即在设备、材料选择经设计、施工、监理和业主各方确认满意后封存。“这是我们从其它行业借鉴过来的做法,目的是从源头上控制整个建筑物质量”,曾介绍说。

考察厂家是第二个创新,“有些产品,仅样品封存还不足以把控它的质量,我们就去厂家考察,考察他们的生产线、信誉、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从中选出最好的企业。” 这个项目中所有使用的门就是通过这种方式选择出的供应商。

对于办公楼中有代表性的部位,曾采取了做样板间的方法,“我们请双方有关人员一起看,看设计理念、风格、材料档次是否能达到我们的要求。”

坚持受援方参与则是一项援建制度创新。就如非盟负责新总部项目委员会主席John Kayode Shinkaiye在接受《中非》采访时说:“中方一开始就给我们看了图纸,我们与中方官员讨论了工程的各个方面。哪里有需要改变,我们就向他们提出建议。我们也参与了办公室家具的选定。我认为,我们在每一个步骤中,从头到尾都与中方协作。

曾表示:“因为中国人和非洲人的审美观、文化背景不同,他们是最终使用者,我们必须尊重他们。” 对于材料选择,曾花城说,如果中国的产品达到国际顶尖水平,就用国产的;如果尚未达到国际顶尖水平,就用国外产品。项目中装饰用石材最终选用了西班牙进口石材就是遵从了这个原则。

 后期维护始终是援建项目的一个重点。对此,中方做了充分准备。整个会议中心配有高科技含量的声控、弱电等集成系统,代表着世界同类产品的最高水平,同时也为使用和维护带来一定困难。“首先我们选用质量顶尖产品,降低损坏几率,其次请非方技术人员共同安装,让他们了解系统是怎样安装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这是一个创新,是我们所有的援外项目中从有过的”,曾本人也有着20年的援外经历,对诸多的创新有着深刻体验。此外,项目移交后仍有2年过渡期,30名中方技术人员负责对非方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如果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他们请到中国厂家进行深入培训,以保证会议中心顺利使用,” 曾补充说。

据曾花城介绍,会议中心的另一个特点是彰显绿色与环保。非盟作为气候大会参与方,深切关注气候变化,期望这个项目能在使用清洁能源和节能方面成为典范。他说:“大部分的办公室都没有配备空调,因为在大楼结构设计上已经避免了紫外线直接辐射的问题。”另外,这个项目的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节能技术的运用,如采用了滴灌浇水系统和太阳能照明系统。

尽管工程复杂且难度高,经检测,工程合格率为百分百。非盟委员会副主席M.Erastus Mwencha在视察后说:“这个项目的施工速度之快,建设质量之好,不可思议!它是中国援助非洲建设完成的,预示着中非间的友谊与合作,也标志着中非之间的永远合作。”

John Kayode Shinkaiye表示,“工程的完成不是我们协作的结束,我们希望中方继续和我们协作,使这个建筑充分发挥其最初确定的功能”。 

   Previous   1   2  

 

每日要闻 更多
-《著作权法》首次主动修改草案开征民意 仍存3大争议
-一季度GDP增速或降至8.5%左右 政策望适度宽松
-部落冲突致利比亚面临分裂风险
-尼日利亚籍世界银行候选人获多人联名推举
-中国首季宏观经济运行述评
 
人物 更多
-中国女孩的埃及肚皮舞之梦
-非洲情缘
-汪勤梅:中国第一项“非洲研究奖学金”设立人
-《中国人在非洲》广告片背后的故事
-对话中非“文化苦旅”的先行者李松山
 
高端访谈、专访 更多
-中非联合开展科研,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同等重要
-中非关系新的里程碑
-共同努力促进中非合作健康发展
-20+20:新的20/20远景
 

 

关于《中国与非洲》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广告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与非洲及中国与非洲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