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来,中非双方院校在2010年6月启动的“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的框架下,在各自的优势学科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有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最近,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张民选就上海师范大学与博茨瓦纳大学交流合作的进展情况和规划,中非大学之间交流合作面临的挑战等相关问题接受了《中国与非洲》的专访。
《中国与非洲》: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框架下贵校和博茨瓦纳大学启动了哪些新的交流合作项目,目前这些项目的进展如何?未来将会与博茨瓦纳大学在哪些领域加强科研合作?
张民选:自2010年6月启动“20+20合作计划”以来,我校与博茨瓦纳大学开展了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主题是“文化人类学研究”。
具体而言,有三个大的方面:第一,非洲研究。2010年,我们邀请了博茨瓦纳大学历史系教授来校开设了“非洲经济史”和“南部非洲史”的课程,非洲研究中心派遣两名博士研究生和三名硕士研究生赴博茨瓦纳大学进修学习并开展合作研究。今年,我们已经召开了“城市化进程与中非都市文化”为主题的国际会议。接下来,我们计划在中非关系、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和环境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项目。第二,汉语教学和准教师培训。在我校派出的博茨瓦纳大学孔子学院教师的帮助下,博茨瓦纳大学已成功开设了汉语本科专业,于今年8月招收了第一批新生入学。另外,博方计划派一批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来我校交流访问,通过深入中小学课堂观摩、举办各种研讨会等形式,双方取长补短、互补互进。第三,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2010年暑假,我校武术教授赴博短期讲学并教练武术,今年计划由我校的一名书法方面的教授赴博短期讲学。2010年底,我们派了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团赴博演出交流,宣传中国文化,体验非洲文化,今年将组织第二批学生踏上文化交流之旅。
未来与博茨瓦纳大学的交流,我们将继续本着“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主旨,进一步加强与博方的沟通,深入开展非洲经济史、中非关系、生态旅游和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合作研究。
贵校非洲研究中心侧重非洲哪方面研究,有哪些优势,取得了哪些学术成果,在涉非事务领域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1999年,我校非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是国内成立最早的几个非洲研究机构之一。现已成为我国具有较大影响的非洲学教学、科研以及涉非服务的重要基地。
中心主要聚焦于非洲经济史和中非关系的研究,出版了多部著作和多篇论文;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上海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上海市教委项目等多项非洲学课题研究。承办了多次全国非洲学学术研讨会。此外,中心还利用成员赴非学习和访问的机会,尽可能地做实地调查并收集资料,这也成为中心科研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结合研究,不但挖掘了研究深度,而且拓宽了学术研究为现实服务的机会。
中心积极为涉非事务贡献智慧力量。通过多种方式为我国对非关系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积极参加中非双方举行的如中非教育部长论坛、中非大学校长论坛等重大活动;参加中国政府部门组织的访非代表团。2010年,为世博会的筹备和进行提供了诸多支持。为配合中非关系的发展,中心还利用各种媒体主动普及和宣传有关非洲历史与现状的知识。为推动中非在经济贸易领域的合作,中心还多次配合上海外经贸委,向即将赴非参加博览会和经营的中国企业介绍非洲政治、经济状况,提供必要的咨询。
三年来,贵校在博茨瓦纳大学开办的孔子学院为当地的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推广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五年内有什么发展规划?
自2009年7月第一期汉语班开始上课以来,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截至目前,已经开办六期汉语班,博茨瓦纳大学师生们表现出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持久热情。第六期汉语班有153位学员通过考试获得结业证书,其中有46位获得全勤奖。博茨瓦纳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莫阿希教授在繁忙的管理、教学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参加学习,并取得了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当地学员的学习基础和文化背景,孔子学院张欣老师在其他老师的协助下,编写了基础汉语教材《友好汉语》两册并录制配套CD,《友好汉语(一)》已由当地出版社出版。
除此之外,孔院还举办了各种主题活动推广中国文化,促进中博了解,增进两国友谊,主要有“孔子学院周”、组织孔院学生参加在博华人的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联欢会和重阳节庆祝活动、参与庆祝中博建交35周年纪念活动、举办与中国有关的各种文化或学术讲座、成立中国乐器俱乐部、举办世博图片展等。
今后五年,我们计划在首都或者其它城市建立3-4所孔子课堂,形成网络、广播和电视全方位的汉语教学体系,为博方培养更多汉语师资;使博茨瓦纳大学孔子学院成为博茨瓦纳的汉语教学中心、中国研究中心、汉语师资培训中心、考试中心和来华留学预备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