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来,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工作,大力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基本形成了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得到扶持和培养,一大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有效保护。
娘热乡民间藏戏团,是近年来拉萨周边群众最为喜爱的藏表演团队之一。虽然演员都是当地农民组成,但浑厚而凝重的唱腔和优美轻盈的身段,彰显着他们日益精湛的藏戏水准。藏戏团负责人洛桑次仁说:"传统的八大藏戏我们现在能表演的有5个剧目,还差3个。为了弥补剩下的我们邀请觉木龙藏戏传承人来指导,争取早日演齐八大藏戏。"
藏戏作为西藏文化的活化石,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开展藏戏艺术普查、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同时还出版了大量藏戏艺术的研究书籍和影像产品。尤其是藏戏艺术民间化传承趋势的兴盛以及2009年藏戏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古老的藏戏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西藏民族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丹增次仁说:"原来我们最担心的就是藏戏怕失传,因为戏剧是综合性的艺术,它的难度比较大,说唱舞打都有。现在因为在非遗的推动下大家申报的积极性很高。那么堆龙德庆县就一个县,现在能演出的剧团有9个,有的还正在恢复。全区有200多个,发展很快。"
2005年,国务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西藏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得到扶持和培养,一大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有效保护。截止目前,西藏共有拉萨朗玛、拉孜堆谐等76项代表作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格萨尔说唱艺人次仁占堆、藏族唐卡画师丹巴绕旦等53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已初步建成了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任淑琼说:"十二五期间,我们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工程为依托,精心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力争到十二五末我们的国家级项目达到100多项、自治区的项目达到300项,尽早地把西藏建设成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保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