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çais English 订阅
邮件订阅 手机订阅 订阅方式
首页 封面故事 特别报道 观感交流 中国报道 服务信息 人物 文化 简讯 交流 经济 专访 观点
 
马上订阅
-从梦想到现实
-祖马访华和中非贸易再创新高
-一个中国总理与非洲
-周恩来在非洲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网
中非民间商会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与非洲> 简讯
 
中国青年志愿者真情奉献服务非洲
更新日期: 12 21, 2010 来源: 国际在线消息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不久前,中国共青团中央向341多名青年志愿者颁发了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其中,就有王刚等多位赴非洲开展志愿服务的青年志愿者。近年来,已有数百名中国青年志愿者先后前往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津巴布韦、塞舌尔、加纳、多哥、贝宁、肯尼亚等非洲国家,从事教育、医疗卫生、农业技术等志愿服务,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各界的广泛好评。

1975年出生的王刚,是山东省立医院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20096月,他和队友们一起前往利比里亚,在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期间,主刀完成了120例手术,门诊接医上千人次。他实施的"新生儿腹裂畸形"、先天性巨结肠等高难度手术,更是填补了利比里亚小儿外科领域的空白,挽救了许多生命。今年610日,王刚和服务队全体成员受到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的接见,王刚本人还被授予了"非洲之星"荣誉勋章。瑟利夫总统高度赞扬王刚和他的队友们为利比里亚人民所作的贡献。她说,中国志愿者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专业的素养给当地医务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利比里亚人民将永远感谢中国医生的服务。

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启动于2002年,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面向全国招募青年志愿者,并派往对中国友好的发展中国家从事有益于当地公益事业发展的服务。2005年开始,援外青年志愿者被正式纳入到国家对外援助工作之中,成为一项国家行动。当年8月,12名青年志愿者奔赴非洲,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志愿服务。这是中国向非洲国家派出的第一批青年志愿者,他们最大的38岁,最小的21岁。在埃塞俄比亚,这些志愿者有的为当地患者提供中医诊疗服务;有的开设课程向当地民众传授沼气利用方面的知识;有的在开办中文教学班的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为埃塞政府官员等提供中文培训。

2006年底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郑重承诺,中国将在"3年内向非洲派遣300名志愿者"。2007年初,15名青年志愿者前往津巴布韦程,开展为期1年的畜牧养殖、农业加工、汉语教学、计算机教学、体育教学、中医治疗等服务。这15名志愿者中,半数以上拥有博士、硕士或双学位学历。他们前往非洲前,还接受了为期一周的志愿服务理念、外事礼仪、非洲风俗文化等方面的集中培训和素质拓展训练。这是中非合作论坛后实施的第一个援非志愿服务项目。2007年这一年,中国共向非洲国家派出了100名青年志愿者。

此后的2008年到2010年,中国又先后向非洲各国派出了300名志愿者。迄今为止,非洲仍是中国派遣志愿者人数最多的地区。在塞舌尔,一位中国神经外科医生与另一同事在当地医院从事志愿服务,他们发现当地外科感染率很高,护士理论基础薄弱,就坚持和护士一起换药,并宣讲无菌原则等观念,手把手示范无菌操作。在他们的努力下,病房切口感染率显著降低。一年中间,他们两人共开展了500多台次的手术,处理急诊外伤病人1400多人次。

在肯尼亚内罗毕大学的孔子学院,有来自中国天津的汉语教学志愿者在为学生们讲解汉语。一位20岁出头的中国女孩生动的讲解使学生们都听得入了迷。志愿者们还把汉语教材视频提供给学校电子教学中心,让所有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汉语和汉字。学院负责人说,志愿者的到来对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沟通能力起到了很大作用。

中国青年志愿者以勤劳、真诚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展示了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他们的工作不仅被受援国称道,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塞舌尔驻华大使菲利普·勒加尔在北京会见从塞舌尔回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时就曾赞扬他们说,"你们成功地代表了中国青年的形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朝气蓬勃、丰富多彩的中国和一个高尚、伟大的民族。"

 

每日要闻 更多
-农村工作会议21日开幕 水利种业是明年工作重点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提高稀土开采环保标准
-四部委清查3亿吨钢铁违规产能部分或被追认合法
-社会保险法明年7月正式实施将覆盖全民
-分析人士:发展现代农业将成“中央一号文件”重要内容
 
人物 更多
-科托努的女站长
-佛得角两代歌后唱响北京
-一个乌干达人的东方情结
 
专访 更多
-肩负使命的人
-发展的奇迹
-传递梦想
 

 

关于《中国与非洲》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广告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与非洲及中国与非洲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