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即将过去,各国依然在经济复苏的道路上奋力前行。世界格局发生着冷战结束后最深刻的变化。变局中,中国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
年终岁末,一场名为"为友谊欢歌"的主题演出为中国总理温家宝的印度之行增添了欢乐的气氛。虽然在外界看来,中印两国间所谓的"龙象之争"仍未消散,但正如温家宝在此行中所说,解决问题需要足够的耐心。
与欢乐的气氛相比,中国外交在2010年所面临的挑战更为令人印象深刻。以中国与美国,中国与自己的近邻—日本的关系为例,中国清华大学楚树龙教授说:"一月份,美国售台武器使中美关系进入比较困难的时期,而且中美关系一直到现在接近年底了,因为汇率问题、黄海军演问题,麻烦比往年多;中日关系从9月7日钓鱼岛渔船事件一直到现在也比较冷淡。"
在今年中国外交面临更多新问题的背后,是世界看待中国的眼光正在悄然改变。奥巴马说,"中国和印度的学生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学习,你们将来要和他们竞争,你们在学校的成功不仅决定了你们的未来,也决定了21世纪美国的未来。"
今年9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对全国学生作新学年演讲时专门提到了中国和印度。楚树龙教授说,考虑到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最活跃、最重大的变化,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不可能无视这一变革中的"中国元素"。"这个变化就是,也是持续了多年的变化就是中国上升、中国崛起,亚洲上升,亚洲崛起,欧美力量相对停滞不前,整个今年亚洲的发展好于其它地区。"
中国的持续崛起难免使外部世界心态复杂,尤其是今年第二季度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之后。毕竟,国际经济学界此前最乐观的估计也仅仅预测到这一天将在2015年到来。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多年来的出口导向型经济被认为应为全球经济失衡负责,人民币汇率问题进而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说:"人民币问题成为今年中国外交的一个敏感和棘手的问题,人民币问题被美国炒起来之后,可能有种多边化的趋势。"
有点出人意料的是,在11月的首尔峰会上,谁也不想帮助奥巴马消除忧愁,峰会发表的二十国联合公报避免了美国对人民币升值的施压,中国得以"优雅地离开"。应该说,峰会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法国与葡萄牙的访问,中国与欧洲的频繁互动起到了很好的减压作用。而更重要的是,胡锦涛所提出的"完善框架机制,倡导开放贸易,完善金融体系,缩小发展差距"等主张兼顾各方利益,表现出务实色彩,最终赢得各方支持。
不仅是首尔峰会,今年的"峰会外交"无不展现了中国看待自身与世界关系的战略眼光:国际金融体系变革、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10余场国际峰会上留下了中国领导人的身影。中国在谋求自身的发展,也致力于为世界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胡锦涛在首尔峰会上指出的,应建立更平等、更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在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王荣军看来,这意味着在全球实力重塑的过程中,中国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作用。王荣军称,"目前出现的问题,有很多的根源都是长期形成的,应该由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来合作解决。政策协调应该是一个长期性的目标,它本身就需要一个长效机制去对待,需要用战略眼光去看待。"
遭遇误读是中国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的"烦恼"。对此,中国应首先立足于做好自己,同时积极开展沟通与对话,让国际社会更多地认识到自身开放合作的一面。今年,中国领导人出访脚步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妥善处理大国关系,在应对热点问题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与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这种种行动所塑造的,就是温家宝总理所阐述的"一个真实的中国"。温家宝表示:"中国将继续寻求和扩大同世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中国的发展,不会损害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路子。"
展望2011,国际关系还将经历重构的阵痛,相信中国仍将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而这条路走得是否平坦,除了中国自身的努力之外,也离不开其它国家的信任与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