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çais English 订阅
邮件订阅 手机订阅 订阅方式
首页 封面故事 特别报道 观感交流 中国报道 服务信息 人物 文化 简讯 交流 经济 专访 观点
 
马上订阅
-中非关系:新年迎来新机遇
-从梦想到现实
-祖马访华和中非贸易再创新高
-一个中国总理与非洲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网
中非民间商会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与非洲> 简讯
 
做实事,心里才踏实
更新日期: 03 04, 2011 来源: 人民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安徽有2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我占了这宝贵的一席,就不能不做实事,不能不考虑为安徽、全国的发展尽点力。”连续两届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刘荣玉,觉得肩上的责任重大,必须不负重托。

就是这样的想法,让刘荣玉停不下来。3月2日下午,看着有点时间,刘荣玉和几位医药卫生界的委员一起到北京的几家医院考察。她是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的医生,“我总想多了解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让群众早日摆脱看病难问题。”

自从担任安徽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的会长以来,连续3年,刘荣玉牵头调研人才情况,以应对产业转移给安徽带来的挑战。第一年关注的是创新人才,第二年是高校高层次人才,去年是技能型人才。

“每年我们都发放几千份调查问卷,深入到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调研,我们的原则是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给出的建议针对性要强。”刘荣玉说。

去年,经过三四个月的调研,她发现,我国产业经济中的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甚至已经成为制约产业转型与发展的重要障碍。“国家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中,已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人才优先、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战略举措。”

刘荣玉分析了现状:等级结构不科学,高级工严重短缺;年龄分布不科学,年轻的高技能型人才匮乏;缺乏有效培训;流动性过大;与需求脱节;政策不配套。“很多家庭都不愿意让孩子去职业学校,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上职业学校的人往往都是因为家里穷,或是升不了学的。原因是整个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缺乏认可,认为没有社会地位。”刘荣玉建议,要营造全社会“以能为重,以技为荣”的氛围,赋予技能型人才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政策保障,同时健全培训制度、推动校企合作、设立卓越技师培养计划专项基金、加大政府统筹等。

前两年,刘荣玉关于创新高校高层次人才方面的建议,已经得到安徽省的重视,正在逐步推行。“我是政协委员,我就得做实事,只有这样做,我心里才踏实。”刘荣玉说。

 

每日要闻 更多
-中尼建交40周年招待会在京举行
-南非华人成立非洲中华慈善基金 首批捐助200万
-我国将加快房产税改革试点 逐步扩至全国
-地方政府自主发行债可行性研究将重启
-王岐山:涉农信贷投放不能减少
 
人物 更多
-科托努的女站长
-佛得角两代歌后唱响北京
-一个乌干达人的东方情结
 
专访 更多
-“互信和共赢”是中国民营企业在非洲成功之道
-谢亚静:中非贸易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非合作:有别于西方的新模式
-肩负使命的人
-发展的奇迹
 

 

关于《中国与非洲》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广告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与非洲及中国与非洲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