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çais English 订阅
邮件订阅 手机订阅 订阅方式
首页 封面故事 特别报道 观感交流 中国报道 服务信息 人物 文化 简讯 交流 经济 专访 观点
 
马上订阅
-中非关系:新年迎来新机遇
-从梦想到现实
-祖马访华和中非贸易再创新高
-一个中国总理与非洲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网
中非民间商会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与非洲> 简讯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近万亿投资为亿万农民带来哪些实惠
更新日期: 03 07, 2011 来源: 新华网北京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记者张辛欣、李延霞、沈洋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 在连续7年增产之后,毫不放松地抓好“三农”工作一如既往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统筹城乡发展的同时,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9884.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4.8亿元。这些投入将为亿万农民带来哪些实惠?

报告提出,今年将加大“三农”投入,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继续增加对农民的生产补贴,新增补贴重点向主产区、重点品种、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

近年来,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中央财政由于“三农”的投入持续大幅度增加,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将小麦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5到7元、水稻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9到23元,能让更多农民从种粮中得到实惠,增强了他们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基层干部群众保生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村委会主任裴春亮说。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襄樊市林业局局长周建元认为,农民积极性不高是农业生产的一大难题,健全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标准等政策,针对性非常强,有效提升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近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已超过500亿公斤,其中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达77%以上。

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亮点之一,引起代表委员的热议。

“对防灾减灾的重视怎样都不为过。”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林而达说。

 

每日要闻 更多
-中尼建交40周年招待会在京举行
-南非华人成立非洲中华慈善基金 首批捐助200万
-我国将加快房产税改革试点 逐步扩至全国
-地方政府自主发行债可行性研究将重启
-王岐山:涉农信贷投放不能减少
 
人物 更多
-科托努的女站长
-佛得角两代歌后唱响北京
-一个乌干达人的东方情结
 
专访 更多
-“互信和共赢”是中国民营企业在非洲成功之道
-谢亚静:中非贸易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非合作:有别于西方的新模式
-肩负使命的人
-发展的奇迹
 

 

关于《中国与非洲》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广告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与非洲及中国与非洲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