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中国引进外资政策的调整受到在华境外企业,特别是欧美日企业及西方国家经济界的广泛关注。“十二五”期间境外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会发生哪些变化?境外企业应该如何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的投资经营方式,抓住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机遇?在今年全国政协年度例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立足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用“市场换技术”给予了外企“超国民待遇”。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刘克崮认为,中国当时在引进外资所采取的优惠政策具有历史必然性。
刘克崮:“发展中国家在成长的初期阶段资金不足,吸引外资,同时也辅助地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中国在78年改革开放后走了这个历史阶段,这个历史阶段是有必要的。”
目前,中国拥有多达2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2010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骞芳莉介绍说:“截止2010年,我国吸收外资规模已连续19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我国在全球投资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中国去年4月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利用外资的指导性文件。文件提出将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今年3月,中国商务部公布了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暂行规定,规定明确对国家安全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外资并购,商务部可以终止当事人的交易。对此,有些外资企业担心这是否会影响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指出,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会变,而是为了在扩大引进外资中保护国家安全。
陈德铭:“我们实行世界各国通行的外资并购的安全审查,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在扩大引进外资和欢迎更多的企业参与中国的企业改革、改制的过程中保护国家的安全。”
对于中国现行引进外资的政策措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汪建熙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这是中国与国际跨国资本投资标准靠拢的表现,同时这也表明中国的投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透明、开放、稳定、规范。
按照中国政府的规划,中国在“十二五”时期将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的水平。对于接下来五年中国利用外资的方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智力资源,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总体水平和综合效益。抓紧修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和中西部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