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çais English 订阅
邮件订阅 手机订阅 订阅方式
首页 封面故事 特别报道 观感交流 中国报道 服务信息 人物 文化 简讯 交流 经济 专访 观点
 
马上订阅
-中非关系:新年迎来新机遇
-从梦想到现实
-祖马访华和中非贸易再创新高
-一个中国总理与非洲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网
中非民间商会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与非洲> 简讯
 
空袭利比亚,他们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
更新日期: 03 22, 2011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连日来,美英法持续对利比亚发动空中打击。就在西方宣称空袭行动“进展顺利”的同时,空袭所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也引起国际社会的质疑,不满和反对声音开始增大。

据美军方介绍,从3月19日下午开始的“奥德赛黎明”军事行动已使利比亚防空力量大大削弱。20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称,多国控制利领空的第一阶段努力已“取得成功”。

不过,虽然西方称首轮空袭目标“范围有限”,但空袭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遭到诸多质疑。据利比亚国营电视台报道,西方一天的空袭即造成64人丧生,150人受伤。从目前看,空袭行动仍将持续一段时间,预计伤亡还将继续增加。空袭主要实现两大目标,一是摧毁利防空设施,为建立禁飞区,西方战机开始巡航创造条件;二是遏制卡扎菲向东进攻,并从班加西等地撤退。现在来看,这两目标都未达到,卡扎菲也未退让。

西方推动设立禁飞区,发动空袭的主要理由是防止利比亚发生人道主义灾难,阻止卡扎菲“屠杀平民”。但实际的情况是,这场军事干涉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可能远远超出未加干涉之前。除了空袭直接导致大规模人员伤亡外,西方军事干涉还会使冲突升级、爆发持久内战,由此将造成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其实,西方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高举“人道主义干预”大旗,并在波黑、伊拉克身上试验过,但从未成功过。从波黑、伊拉克的经验看,这种人道主义干涉往往与推翻政权相挂钩,为日后直接推翻政权做铺垫。历史经验也表明,所谓人道主义干涉往往是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借口,名义上是出于国际道义,但实际上则是出于狭隘的政治或经济利益(如石油、不喜欢某个政权),甚至可能简单地出于对某个领导人的好恶(如西方都不喜欢萨达姆、卡扎菲)。背后绝非如其所宣扬的人道主义那么简单。

正因为此,阿拉伯国家联盟已经开始由原先支持立场转为动摇、“后悔”。为阻止卡扎菲对无辜平民的军事轰炸,阿盟3月12日决定促请安理会在利设立禁飞区,从而为英、法等国推动1973号禁飞决议提供了“合法”依据。但多国部队的空袭规模及后果大大超出阿盟预料,担忧造成大量平民死亡的责任很有可能首先由阿拉伯国家政府承担。20日阿盟转而谴责西方国家对利军事打击。阿盟秘书长穆萨表示,利比亚现在发生的情况偏离了安理会在利设立禁飞区的目的。安理会决议旨在保护利比亚平民,而不是轰炸和袭击更多平民。阿盟希望看到禁飞区而非炸弹。此外,俄罗斯强烈呼吁利所有各方以及参与军事行动的国家立即停火,采取一切措施避免殃及平民,反对“毫无选择”地使用武力。伊朗谴责西方国家空袭利比亚,并质疑西方国家空袭利比亚的目的,认为“这些国家通常以支持别国民众为借口,进入别国领土”,“实际上是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谴责空袭行动是不正当的,说它只会造成更多的流血。作为北约成员的土耳其也反对军事干预以及设立禁飞区,敦促北约重审对利军事行动计划,称其“性质发生了变化”,警告北约此举将导致危险后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西亚非洲所副所长 唐志超)

 

每日要闻 更多
-铁道部总经济师称高铁债务水平安全可控
-工行行长:存准率每上调50基点将减利息收入7亿
-中国式“收入倍增计划”开局 将引爆内需消费
-资金面宽松超预期 4月或现密集调控
-新兴市场全球抢购资源 印度对外并购规模首超中国
 
人物 更多
-科托努的女站长
-佛得角两代歌后唱响北京
-一个乌干达人的东方情结
 
专访 更多
-“互信和共赢”是中国民营企业在非洲成功之道
-谢亚静:中非贸易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非合作:有别于西方的新模式
-肩负使命的人
-发展的奇迹
 

 

关于《中国与非洲》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广告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与非洲及中国与非洲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