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çais English 订阅
邮件订阅 手机订阅 订阅方式
首页 封面故事 特别报道 观感交流 中国报道 人物 文化 简讯 我的非洲故事 经济 高端访谈、专访 观点
 
马上订阅
-共建金砖银行成金砖峰会焦点
-新经济时代
-中非人文交流合作,战略性选择
-为文化喝彩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网
中非民间商会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新华网
人民网
文化传通网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与非洲> 简讯
 
中国扶贫基金会赴苏丹医疗志愿者出征仪式在京举行
更新日期: 06 29, 2012 来源: 《中国与非洲》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记者 刘检

苏丹驻华大使馆大使代表易卜拉辛姆•巴比克(右)接受价值20万元的助产士包和小型医疗设备捐赠(左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外事局副局长茅启平,中为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杨青海)(刘检 摄)

 中国扶贫基金会于629日在北京举行了赴苏丹医疗志愿者出征仪式,这是我国民间组织首次向苏丹派出医疗志愿者。

“苦难无国界。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应该更多地履行对世界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国民形象,”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何道峰告诉《中国与非洲》。

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国际部主任伍鹏介绍,由于缺乏医疗基础设施、医护人员和妇幼保健网络,以及落后的社会观念,苏丹孕产妇死亡率是中国的近25倍,是世界上孕产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为此,20117月,中国扶贫基金会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资助下,援建了苏中阿布欧舍友谊医院。

此次中国扶贫基金会将派遣1名医疗志愿者和3名基金会工作人员赴苏丹实地工作,并捐赠价值20万元的助产士包和小型医疗设备用于改善医院工作条件。此次志愿者的主要工作包括帮助搭建医院周边社区母婴保健网络、对医院助产士进行能力建设培训,组织医院周边社区的孕产妇学校活动,宣传妇幼保健知识等。

医疗志愿者周华枝是福建省南平市的一名副主任医师,有着二十多年丰富的妇产科临床经验。她表示,“作为医生的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来帮助世界上的母亲降低她们的死亡率,我希望用我的实际行动将爱的种子播撒在遥远的非洲。”

苏丹驻华大使馆大使代表易卜拉辛姆巴比克在讲话中表示,希望这样的援助今后能够从苏丹阿布欧舍地区扩大到全苏丹,使得更多的苏丹人民能够获得帮助。

苏丹驻华大使馆大使代表易卜拉辛姆•巴比克与赴苏丹志愿者合影(中国扶贫基金会提供)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外事局茅启平副局长表示,为了更好地履行企业的海外社会责任,中石油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进行了企业加民间组织的合作模式探索。他说,今后中国石油会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继续合作下去,并不断深化合作模式,扩大合作范围,共同为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贡献力量。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在出征仪式上呼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连心”,希望有更多中国人加入到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援外志愿者队伍。

据了解,援建后的阿布欧舍医院大大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就诊环境,就诊病人明显增加,2012年上半年前来医院就诊的病人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5%。该项目还被中国外交部评为2011年公共外交的典范。对此,何道峰表示,当前中国需要从简单的政府外交转向全民外交,从平面外交转向立体外交,现代外交应在政府、经济、民间三个层次上发挥作用,三种力量缺一不可。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国际援助项目从20051月开始,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近6300万元用于国际援助,先后对海地地震、非洲之角旱灾等自然灾害进行了紧急救援,对非洲几内亚比绍和苏丹的贫困母婴开展了援助项目。

据悉,中国扶贫基金会将以援助苏丹项目为基础,确立援外模式,向全球其它发展中国家复制,并将建立国际灾害紧急响应制度,积极应对世界范围内的灾害和人道主义救援。未来5年,基金会的国际援助项目争取达到2亿元规模。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杨青海(左)在出征仪式上为医疗志愿者周华枝医生(右)颁发荣誉证书 (刘检 摄)

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给苏中阿布欧舍友谊医院的助产士包,其中包含59项医疗用具(刘检 摄)

 

每日要闻 更多
-2013年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本周开幕
-“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演出在南非约堡受到观众热捧
-国际社会向纵容非法象牙贸易的国家施压
-南非开普敦举办夏季集市
-中非渔业联盟在京成立
 
人物 更多
-交流带来合作
-非洲的星空—— 一个中国人眼中的多彩苏丹
-交流之路,越走越宽
-艺术家阿空噶·乔纳斯·西奥多
-一位刚果(金)留学生的中国情结
 
高端访谈、专访 更多
-潘鲁生委员:如何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
-南非驻华大使:金砖国家有望合作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卢沙野:金砖国家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稳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艾平:中非党际交流面临挑战和机遇
-推进中非友好关系
 

 

关于《中国与非洲》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广告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与非洲及中国与非洲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