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苏丹驻华大使馆大使代表易卜拉辛姆•巴比克(右)接受价值20万元的助产士包和小型医疗设备捐赠(左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外事局副局长茅启平,中为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杨青海)(刘检 摄) |
中国扶贫基金会于6月29日在北京举行了赴苏丹医疗志愿者出征仪式,这是我国民间组织首次向苏丹派出医疗志愿者。
“苦难无国界。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应该更多地履行对世界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国民形象,”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何道峰告诉《中国与非洲》。
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国际部主任伍鹏介绍,由于缺乏医疗基础设施、医护人员和妇幼保健网络,以及落后的社会观念,苏丹孕产妇死亡率是中国的近25倍,是世界上孕产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为此,2011年7月,中国扶贫基金会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资助下,援建了苏中阿布欧舍友谊医院。
此次中国扶贫基金会将派遣1名医疗志愿者和3名基金会工作人员赴苏丹实地工作,并捐赠价值20万元的助产士包和小型医疗设备用于改善医院工作条件。此次志愿者的主要工作包括帮助搭建医院周边社区母婴保健网络、对医院助产士进行能力建设培训,组织医院周边社区的孕产妇学校活动,宣传妇幼保健知识等。
医疗志愿者周华枝是福建省南平市的一名副主任医师,有着二十多年丰富的妇产科临床经验。她表示,“作为医生的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来帮助世界上的母亲降低她们的死亡率,我希望用我的实际行动将爱的种子播撒在遥远的非洲。”
苏丹驻华大使馆大使代表易卜拉辛姆•巴比克在讲话中表示,希望这样的援助今后能够从苏丹阿布欧舍地区扩大到全苏丹,使得更多的苏丹人民能够获得帮助。
 |
苏丹驻华大使馆大使代表易卜拉辛姆•巴比克与赴苏丹志愿者合影(中国扶贫基金会提供)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外事局茅启平副局长表示,为了更好地履行企业的海外社会责任,中石油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进行了企业加民间组织的合作模式探索。他说,今后中国石油会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继续合作下去,并不断深化合作模式,扩大合作范围,共同为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贡献力量。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在出征仪式上呼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连心”,希望有更多中国人加入到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援外志愿者队伍。
据了解,援建后的阿布欧舍医院大大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就诊环境,就诊病人明显增加,2012年上半年前来医院就诊的病人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5%。该项目还被中国外交部评为2011年公共外交的典范。对此,何道峰表示,当前中国需要从简单的政府外交转向全民外交,从平面外交转向立体外交,现代外交应在政府、经济、民间三个层次上发挥作用,三种力量缺一不可。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国际援助项目从2005年1月开始,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近6300万元用于国际援助,先后对海地地震、非洲之角旱灾等自然灾害进行了紧急救援,对非洲几内亚比绍和苏丹的贫困母婴开展了援助项目。
据悉,中国扶贫基金会将以援助苏丹项目为基础,确立援外模式,向全球其它发展中国家复制,并将建立国际灾害紧急响应制度,积极应对世界范围内的灾害和人道主义救援。未来5年,基金会的国际援助项目争取达到2亿元规模。
 |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杨青海(左)在出征仪式上为医疗志愿者周华枝医生(右)颁发荣誉证书 (刘检 摄) |
 |
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给苏中阿布欧舍友谊医院的助产士包,其中包含59项医疗用具(刘检 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