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任医师周允娴在北京广安中医门诊部为患者做针灸治疗 (刘检 摄) |
今年11月,正值“中医针灸”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三周年。16日-22日,在首个“世界针灸周”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和中国针灸学会举办了专家座谈、展览宣传、校园讲座、义诊咨询等系列活动,庆祝中医针灸申遗成功三周年。
“中医针灸成功申遗是以针灸为代表的、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华传统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医针灸的诊治方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也是其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杨金生教授表示。
针灸在中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对许多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提出并建议在全世界推广应用针灸治疗43种病症。2002年又将这43种针灸治疗适应症更新为4类107种病症。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任医师周允娴指出,在全世界,针灸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外国人对中医针灸文化都很感兴趣。因为中医针灸安全有效、立竿见影、没有副作用。单独针灸就可以治疗100多种疾病,针与药配合又可以扩大它的治疗范围。各种痛症如颈椎病、腰痛、关节痛,消化性疾病、以及失眠、女性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抑郁症等,使用针灸治疗效果显著。
据杨教授介绍,最近,北京广安中医门诊部针对老年行动不便,如中风半身不遂和骨关节疼痛患者,开展了针灸、推拿按摩和康复理疗等夜诊服务,满足社区患者和家人的特殊需求。
据了解,在前不久举行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上,一致通过了将每年11月16日-22日定为“世界针灸周”。期间,世界各地的团体会员、针灸组织和针灸工作者组织学术交流、义诊咨询、讲座展览等纪念活动,促进中医针灸传承发展。
关于中医针灸
中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统称,针法就是根据病症,把毫针刺入人体相关的穴位,用捻转等手法来治病;灸法通常选择用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作为主要材料,按一定的穴位来熏灼体表局部,利用温热刺激进行治疗。针灸是通过刺激经络穴位来产生治疗作用,包括拔罐、刮痧、耳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等多种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