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第一财经日报】从“十一五”到“十二五”,深圳的GDP年均增速将从13.5%降到10%,石家庄市的增速将从13.1%降到12%,天津滨海新区的增速将从22.5%降到17%以上。
15日,在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下称“国经中心”)举办的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上,上述三地的政府领导向外界透露了各自在“十二五”期间的GDP发展目标,增速均比“十一五”期间有所下降。 全国“十二五”规划即将出炉,各省市已相继公布各自的“十二五”规划建议。
其中、黑龙江、广西、贵州、河南等内陆省份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GDP翻一番的目标。 针对一些地方仍过于看重经济增速的现象,此前已有学者提出警示。在本次会议上,与会的地方政府领导被要求就各自如何在顾及发展速度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表看法,并就“十二五”期间的GDP增速目标作出说明。
据国经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介绍,为落实中央提出的建立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标的指示,国经中心已编制出一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数”,从国家层面、省市区层面和重点城市层面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评价。
根据该指数,“十一五”期间,全国在创新指标、环境指标、要素效益指标和社会发展水平指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产业结构指标和城乡一体化指标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在需求结构指标方面有一定的下降。因此,“十二五”期间,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国经中心研究部博士张焕波介绍说,2009年沿海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质量较高的省份中,广东位居榜首,浙江位居其后,江苏排在第三。在中西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质量较高的省份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湖南、安徽和湖北。
从2000年到2009年,沿海地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提高较快的首先是江苏,广东和浙江紧随其后,而中西部地区提高较快的前三名分别是宁夏、山西和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