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十年前研究中国的能源战略时,安邦研究人员曾提出,中国要重视非洲,未来非洲对中国的能源战略的价值不会亚于中东地区。这些年来中国在非洲地区的苦心经营,证实了安邦对非洲战略地位的预测。如今,非洲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其他重要矿产资源的供给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非洲国家最近出现的民主化新动向,却对中国在非洲的战略利益形成了潜在的风险。一个例子是突尼斯。突尼斯曾被认为是北非最稳定的国家之一,经济发展也超出其他国家。不过,由于突尼斯的“城管”逼死一名失业青年的事件引发的国内动乱,已经导致突尼斯总统阿里下台并逃离该国,该国目前深陷政治动荡。青年失业者的自焚只是一个导火索,在突尼斯广泛存在的青年失业、腐败、独裁和粮食价格高涨等现象,才是引发动乱的深层原因。
突尼斯的政治动荡导致了北非多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动荡。如埃及5年期债券的CDS飙升62个基点至340个基点,创18个月新高;政局较稳定的摩洛哥5年CDS也上扬16个基点至160个基点,写下13个月来最高水准。而埃及和摩洛哥的货币兑美元汇价则分别贬值0.5%至5.825埃及磅和8.404迪拉姆(dirham)。投资者担心邻近国家可能有样学样,上演与突尼斯类似的反独裁政府的示威行动,已经开始重新评估中东和北非国家的政治风险。
另一个例子是苏丹。从1月9日起,南苏丹地区的十个省开始公投,以决定南苏丹是否从苏丹独立。目前国际社会估计,南苏丹独立已是大势所趋。在安邦研究人员看来,南苏丹独立实际上是非洲国家民主化过程中一个标准的国家分裂案例。而此次分裂对于在苏丹苦心经营了十几年的中国来说,可能形成一次重大打击。在南苏丹地区的12/4区油田,中石油占有40%的份额;在3/7区油田,中石油则占41%的份额。
中国对石油进口的需求越来越大,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0年全年中国进口原油2.39亿吨,共花费约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4%。全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约为55%。非洲是中国重要的石油来源之一,而苏丹是其中最重要的国家之一。苏丹已有21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约116亿桶,天然气储量为300亿立方英尺。经过10年苦心经营,苏丹已成为中国最安全可靠的“油脉”之一,是在海外最大、最完整的石油投资,贯穿了勘探、采油、输油管、炼油厂和港口等整个石油产业链。目前中国吸收了苏丹超过2/3的石油出口,中国大约6%的石油进口来自苏丹,与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数量相当。
中国在非洲国家的投资近年来持续高涨,仅2010年前8个月中国对非洲投资额就达到323亿美元。中国对非洲的投资或援助比西方国家的条件更宽松,不以人权、民主等政治标准来要求非洲国家,因此常常被世行和西方国家指责不透明,没有标准。中国与非洲国家相处的一个特点是,只注重与当权者搞好关系,忽略与反对派发展关系。如果当权者是一个强有力的独裁者,中国的投资环境就比较稳定,投资利益也能得到较好的保护。不过,很多非洲国家近年的民主化进程使政局并不稳定,一旦反对派上台,往往否定“前朝”的承诺,中国的投资利益往往被视为“敌对”派别、独裁者的支持力量。
从近年的形势看,非洲向民主化进程跃进的速度大大超过了我们的正常估计。这对中国在非洲的利益非常不利,因为关系到中国经济未来的能源资源就掌握在非洲的手上!中石油在非洲南部有重大利益,而突尼斯一向与中国关系密切,这两个国家现在都出现重大变故,未来还有什么国家会出现政局变化,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总的来看,非洲的现今的格局,正如智库安邦过去的预测,走向了最负面的方向。而过去国内有关部门在政策上最不愿意承认的就是这一点。现在随着非洲国家的变局,问题终于快要盖不住了。面对风险渐增的局面,中国对非洲的战略需要进行重大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