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中国证券报】由发改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出台,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现代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将在税收、融资等方面获得一系列优惠政策。
平安证券研究员邵青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当前在我国发展水平偏低,随着政府推动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生产性服务业由于具有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等特点,将获得较大的发展机遇,“十二五”期末的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5.8万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具体到细分行业,信息服务、研发服务、物流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将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
结构调整助推器
生产性服务业是特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一般出现在工业化后期阶段。在内容上,主要指除金融业之外的信息服务、研发服务、物流业、商业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业。
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就表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要充分体现“十二五”是我国现代服务业大发展大提速战略机遇期的规划思路,力争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推进力度、现代服务业新的模式和增长点的培育力度。
将生产性服务业提到如此高的地位,是因为在当前中国制造业转型的背景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增加工业附加值、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向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驱动的集约式经济增长转型的重要因素。
根据平安证券测算,“十二五”期间GDP增速预计为8%,2015年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将提高到55%,达到印度2009年的水平;生产性服务业占到服务业的55%,达到韩国2007年的水平。到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将达到15.8万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