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çais English 订阅
邮件订阅 手机订阅 订阅方式
首页 封面故事 特别报道 观感交流 中国报道 服务信息 人物 文化 简讯 交流 经济 专访 观点
 
马上订阅
-中非关系:新年迎来新机遇
-从梦想到现实
-祖马访华和中非贸易再创新高
-一个中国总理与非洲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网
中非民间商会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与非洲> 每日要闻
 
戴相龙:人民币国际化需15到20年
更新日期: 04 18, 2011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在16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上,有关“人民币走出去”的话题引发了热烈讨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表示,人民币“走出去”要比人民币国际化更加现实。现在人民币已经“走出去”了,但要真正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大概还需要三到四个“五年规划”时间,也就是15至20年的时间。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称,人民币国际化是必要、可行的,也是长期而充满挑战的过程。他表示:“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引入了大量资本,但从现在开始,中国要向资本输出时代过渡,不开放比开放的风险更大。”

戴相龙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的标准有三个:第一是可兑换,即经常项目、资本项目下均可兑换;第二是人民币要成为全功能的国际货币,功能包括计价、投资、交易、结算、储蓄等;第三,人民币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有比较大的比例,比例至少要和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例相等。

“人民币国际化”的提法已经有了十多年,人民币已通过各种形式走出国门,但戴相龙认为,人民币要成为全功能的国际化货币,可能还需要15至20年。当前,美元地位不能取代,但是美国应该把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稳定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戴相龙表示,人民币国际化一定要从经常项目向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过渡。现在资本项目可兑换迟迟不能实现,一方面有中国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际货币体系不合理造成的。现在资本项目可兑换已经有了一些进展,但主要是股票资本不能自由进出。

戴相龙认为,要更好地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以先突出解决几个问题:一是扩大QFII的额度,QDII额度也可以扩大;第二,港股直通车应该通起来;第三,加快推出国际板。

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联合主席大卫-马什认为,人民币未来会成为交易结算的重要货币。中国可以发行一些特别债券,让其他国家来持有,这样可以平衡国际货币体系。

 

每日要闻 更多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互联网面临泡沫危机
-央行年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三大会议聚焦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王岐山: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一季度进出口总值超8千亿 6年来首现季度贸易逆差
 
人物 更多
-科托努的女站长
-佛得角两代歌后唱响北京
-一个乌干达人的东方情结
 
专访 更多
-“互信和共赢”是中国民营企业在非洲成功之道
-谢亚静:中非贸易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非合作:有别于西方的新模式
-肩负使命的人
-发展的奇迹
 

 

关于《中国与非洲》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广告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与非洲及中国与非洲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