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çais English 订阅
邮件订阅 手机订阅 订阅方式
首页 封面故事 特别报道 观感交流 中国报道 服务信息 人物 文化 简讯 交流 经济 专访 观点
 
马上订阅
-中非关系:新年迎来新机遇
-从梦想到现实
-祖马访华和中非贸易再创新高
-一个中国总理与非洲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网
中非民间商会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与非洲> 每日要闻
 
信贷资产证券化为何难产
更新日期: 04 26, 2011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商业银行要求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呼声近期再起,而且这一次是多位金融界“大腕”。虽然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各种直接诱因,但信贷资产证券化终究是个难产儿。原因是:

一是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思维的不一致导致难产。在经济环境较好的时候,监管部门鼓励商业银行创新,推出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比如2005年3月,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获准作为试点单位,分别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但据统计,2005年12月至2008年11月,国内资产支持证券一共仅发行19单,发行总额约670亿元。其原因在于商业银行尤其是商业银行分行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并不积极,因为在当时,他们既不缺存款,又不缺规模,也没有资本压力,存贷比也比较低,不明白为什么需要他们把好端端的资产卖掉,而且在经济形势较好的时候,卖掉贷款容易,而发放贷款难。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综合性因素,造成资产证券化没有成功。

而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商业银行迫于规模、资本、利润的压力,希望通过资产证券化出售资产,但监管部门认为时机不妥。监管部门表示,资产证券化的目的不是为了让银行腾挪资产,而是通过资产证券化,把银行的风险分散出去。很显然,二者的目的并不相同。

二是在目前货币政策收紧的情况下,不可能很快推出信贷资产证券化。一旦允许商业银行尝试信贷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就可以在不突破总规模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出售贷款来不断放款,无疑增大了央行对社会融资总量调控的难度。央行已经意识到单纯控制信贷总量不足以调控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因而今年提出要调控整个社会融资总量,由于调控社会融资总量涉及的面较多,统计和调控的难度都较大,目前还在探索论证阶段。在这样的形势下,央行不可能让一个可控的量(信贷总量)变成不可控的量,也就是说,央行不会同意很快推出信贷资产证券化,除非央行对调控社会融资总量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办法。

 

每日要闻 更多
-巴曙松:宏观政策两难压力下更需加快结构调整
-降解塑料产业将获国家政策扶持
-下半年我国仍将面临较大的输入性通胀的压力
-电荒油荒或卷土重来 多地拉闸限电和成品油停供
-商务部: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最快五月下发
 
人物 更多
-科托努的女站长
-佛得角两代歌后唱响北京
-一个乌干达人的东方情结
 
专访 更多
-“互信和共赢”是中国民营企业在非洲成功之道
-谢亚静:中非贸易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非合作:有别于西方的新模式
-肩负使命的人
-发展的奇迹
 

 

关于《中国与非洲》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广告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与非洲及中国与非洲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