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6月19日电 19日,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于巴黎总部举行,已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候选名录的中国“黑龙江五大连池”,最终能否获此殊荣将在此期间揭晓。“申遗”工作启动两年来,对五大连池生态环境保护起到的推动作用初步显现。
五大连池位于中国北部边陲黑龙江省黑河市境内,以世界著名火山和著名矿泉闻名遐迩。14座新老期火山在10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井”字形排列,喷发年代从史前200多万年到近代280多年前。由于境内的一条河流被新期火山熔岩流阻塞,成为底部连通的5个大型火山堰塞湖,即五池,五大连池因此而得名。
目前,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已获得“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世界地质公园”两个世界级和十几个国家级“头衔”,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
五大连池“申遗”工作启动两年来,随着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和生态搬迁等综合整治工作的进行,区域内生态资源得以初步恢复。沿湖、沿熔岩台地的约1.28万亩耕地的退耕已于去年完成。记者在五大连池采访时看到,沿着几个堰塞湖及熔岩台地200米内的区域已被去年的野草覆盖,今年的野草也开始大面积生长。
五大连池风景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吴晓峰说:“退耕和人员搬迁使农药化肥、居民生活垃圾对湖水的污染基本得到了遏制;对熔岩台地无序建筑物的拆除,也恢复了火山熔岩的本来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