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çais English 订阅
邮件订阅 手机订阅 订阅方式
首页 封面故事 特别报道 观感交流 中国报道 服务信息 人物 文化 简讯 交流 经济 专访 观点
 
马上订阅
-盘点文化盛典 共享交流成果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非关系:新年迎来新机遇
-从梦想到现实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网
中非民间商会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与非洲> 每日要闻
 
中国碳价格降至新低 全球碳交易模式或面临危机
更新日期: 11 29, 2011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德班会议结果难料,中国碳价格跌至新低,专家称——— 全球碳交易模式已到生死关头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德班会议)28日召开。担任过国家发改委CDM项目审核理事会专家的唐人虎等多位人士当天向《经济参考报》记者指出,随着当前中国出口的碳价格跌至历史低点,碳交易市场低谷期还将持续数年,全球碳交易现有模式已到生死关头;《京都议定书》一旦无以为继,市场规则将发生极大变化。作为全球CDM项目最大的卖家,中国将受到很大冲击。
  据国家发改委旗下的“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介绍,在《京都议定书》对各国碳减排的国际法约束下,发达国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减排的成本极高,难度远大于发展中国家,这导致了同一减排单位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高价差,并衍生出碳排放权的交易市场,在《京都议定书》的3种机制中,发展中国家可以直接从中获益的是CDM,即发达国家用资金和技术换取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权。
  德班会议是《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前,各国召开的最后一届气候大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奔赴德班前曾坦言,相对于前几次的哥本哈根会议、坎昆会议等气候大会,德班会议“压力会更大”。“碳市场建立要花十多年,但毁掉它只是朝夕之事,我们期盼德班会议各方能为此释放积极信号,即便《京都议定书》难以为继,也要做好碳交易市场的‘善后’安排。”唐人虎称。
  曾作为外交部条约法律司人员参与《京都议定书》谈判的钱国强表示,为减少自身交易成本,欧盟可能在德班会议上要求中国、巴西等碳交易“大卖家”将现有的“按项目交易”升格为“按行业交易”,但目前中国尚未正式建立行业性的碳(排放)总量控制体系,不可能答应这一要求,而欧盟要实现减排达标,不可能长期对华僵持,更不可能完全放弃中国、巴西市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洪波指出,面对2013年“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全球碳交易框架的不确定性,欧美等发达国家近来宁可买碳价格在近30欧元/吨的非洲CDM项目,也不愿意买基本在10欧元以下的中国C D M项目。“因为发达国家认为中长期减排义务不确定性大,非洲项目的碳排放配额远小于中国,他们于是买近(期)不买远(期),买小不买大。”陈洪波说。
  钱国强透露,在德班会议召开前夕,碳市场价格出现了较大一波的回落,其中,CDM项目的碳价格出现“腰斩”,并跌至每吨6块多欧元的历史低点“这与市场前景不明朗下国际买家持仓观望有关,也与欧洲经济低迷下碳排放量减少有关。”唐人虎更预计,在2013年前 ,全球碳市场的CDM项目交易量甚至可能因买家观望被“腰斩”。
  随着市场低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已有多家国际投行、银行、基金公司等倒卖碳产品的市场机构,因碳产品卖不出去出现资金链紧张,进而大幅压低项目业主价格,甚至与第三方审核机构合谋,找各种理由挑刺,即便项目获得联合国主管机构的签发,也拒绝支付前期开发费用给业主。该人士感叹:“这大大挫伤业主低碳投资的积极性,对中国低碳之路是个很不利的信号。
  陈洪波称,最坏的可能性是,德班会议无法就《 京都议定书 》在2012年底到期后的存续问题达成一致,中国不得不在2013年后与欧盟、日本签订双边、多边协议去“卖碳”,欧盟、日本可能大幅提高交易门槛,在交易清单中排除工业领域的碳减排项目,甚至排除大型水电站等减排量较容易实现的项目,“给中国碳市场带来很大冲击”。
  唐人虎则乐观预计,随着2014年后欧洲走出债务危机而经济复苏,各国建立起新的碳减排约束机制,再加上碳交易机制和金融产品的创新,碳市场将迎来新的春天。受访的多位专家也对此表示,虽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巨大分歧,但在“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碳减排”的认识上早有共识。钱国强透露,目前已有多个风险投资基金看多中长期碳市场,“抄底”以求未来在跨国碳交易中的高回报。
  一位参与《“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编制的专家则透露,即便全球碳交易框架在2013年后很可能以《京都议定书》之外的某种模式单独得以存续,但由于欧美市场需求疲软、项目注册门槛提高,交易规模可能受到较大影响;而中国的因应之策,是建立国内的碳交易市场,以解决碳减排项目发展的融资难问题。

 

每日要闻 更多
-一些发达国家或以经济状况不佳为由不行援助承诺
-基础四国:敦促发达国家偿还“气候债务”
-贫穷的人们在等待德班的决定
-广电总局取消电视剧中间插播广告
-埃及议会选举开始投票
 
人物 更多
-对话中非“文化苦旅”的先行者李松山
-从南非到中国藏区
-来自非洲的“洋雷锋”
-聚光灯下:艺术家杨彦
-科托努的女站长
 
专访 更多
-共同努力促进中非合作健康发展
-20+20:新的20/20远景
-思想的盛宴
-思想的力量
-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关于《中国与非洲》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广告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与非洲及中国与非洲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