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çais English 订阅
邮件订阅 手机订阅 订阅方式
首页 封面故事 特别报道 观感交流 中国报道 服务信息 人物 文化 简讯 交流 经济 专访 观点
 
马上订阅
-盘点文化盛典 共享交流成果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非关系:新年迎来新机遇
-从梦想到现实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网
中非民间商会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与非洲> 每日要闻
 
教育部拟订教师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更新日期: 12 13, 2011 来源: 人民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1212,教育部正式公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1230日前,公众可通过信件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对标准提出意见。

教师专业标准框架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与实施建议三大部分构成。基本理念提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由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组成,分别对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出约60条具体要求。实施建议分别对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和幼儿园、中小学及教师提出了相关要求。

教师要给幼儿和小学生快乐的学校生活,要让中学生自主发展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这三个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中小学教师,均被要求保护学生(幼儿)生命安全、维护学生(幼儿)合法权益及尊重学生(幼儿)个体差异。幼儿园教师标准小学教师标准更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幼儿园教师标准为例,教师必须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信任幼儿,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在满足这一基本态度的前提下,幼儿教师标准小学教师标准同时提出要让学生(幼儿)拥有快乐的学校(幼儿园)生活,中学教师标准则要求教师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小学教师要了解性教育知识,中学教师要引导创新能力

专业知识方面,三个标准针对幼儿、小学生和中学生的不同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要求教师掌握相应的知识。

对于日益受到关注的性健康教育,目前只有小学教师标准明确提出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而在专业能力方面,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能力成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们共同的必备素质,幼儿园教师标准小学教师标准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中学教师标准则要求教师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微笑式的鼓励教育取代板着脸的批评教育,成为教师的准则之一。在幼儿园教师标准小学教师标准中均单独列出一项要求为激励与评价。以小学教师标准为例,教师应对小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小学生的点滴进步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教师标准向教师提出要求: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以及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定期考核制度形成组合拳,师德不佳一票否决

三个标准同时提出了实施建议:

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教师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二是开展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完善中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加强教育实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三是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教师绩效管理机制;

四是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

如何保证三个标准能切实落到实处?据悉,此次公布的教师专业标准将与教师定期考核制度形成组合拳,对5年内教师的方方面面进行评审,考核内容包括师德、业务及教学工作量等。其中,师德将作为首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

 

每日要闻 更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开幕:政策微调 大力减税
-德班气候大会最终落幕 最终决议满足发展中国家要求
-中国称德班气候会议取得五大成果
-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校车享有三大优先权
-新华国际时评:入世十年 惠及世界实现共荣
 
人物 更多
-对话中非“文化苦旅”的先行者李松山
-从南非到中国藏区
-来自非洲的“洋雷锋”
-聚光灯下:艺术家杨彦
-科托努的女站长
 
专访 更多
-共同努力促进中非合作健康发展
-20+20:新的20/20远景
-思想的盛宴
-思想的力量
-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关于《中国与非洲》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广告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与非洲及中国与非洲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