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çais English 订阅
邮件订阅 手机订阅 订阅方式
首页 封面故事 特别报道 观感交流 中国报道 服务信息 人物 文化 简讯 交流 经济 专访 观点
 
马上订阅
-盘点文化盛典 共享交流成果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非关系:新年迎来新机遇
-从梦想到现实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网
中非民间商会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与非洲> 每日要闻
 
新华国际时评:不负责任的退约
更新日期: 12 14, 2011 来源: 新华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遗憾!加拿大12日宣布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成为《京都议定书》缔约国中的退约第一国。

《京都议定书》是一份人类采取共同行动对抗气候变化的历史性条约,牵涉全人类的福祉,加拿大政府退约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动。

众所周知,德班气候大会经过14天“马拉松式”艰苦谈判,才最终达成一致,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包括欧盟在内的西方世界都认为这是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的“历史性突破”。

然而,德班大会刚结束,一转眼加拿大环境部长彼得·肯特就宣布加拿大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这不仅让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取得的成果蒙上阴影,也对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造成严重伤害。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气候变化问题牵涉到人类的共同利益。加拿大逆潮流而行的举动遭到国际社会,特别是环保组织的严厉批评。

绿色和平组织在加拿大的发言人迈克·修德曼说,此举再次表明加拿大政府“保护污染者利益甚于人民”。加拿大气候行动网络认为这是“国家的羞耻”,其发言人哈纳·麦克肯侬说:“这完全是背弃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加拿大此举是一个缩影,折射出部分发达国家一贯对排放历史责任和应尽义务的推卸。比如,排放大国美国在2001年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并在2007年后成为唯一没有签署这一条约的发达国家。美国破先例的做法具有传染性,使得部分发达国家减排决心飘忽起来,直至加拿大“冒天下之大不韪”第一个站出来退约。

加拿大此举的另一目的是让气候变化问题久拖不决,债务危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财政困境使得这种“拖延”战术更加赤裸裸。正如绿色和平组织国际执行总干事库米奈所说:“美国等气候谈判的阻挠者已经成功为自己保留了一扇‘后门’,如果此门不被堵住,美国可能将我们急需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协议无限期拖延下去。”

加拿大为退约提出的所谓“理由”是荒唐的,完全是推卸责任的借口。

其一是减排有碍经济发展论。肯特说,承担减排任务,干扰了加拿大经济发展和创造工作机会。对于这一点,中国的经验是有力的反驳。中国在政府的有力领导下,整合了企业和社会基层等各方面的力量,在战略、计划和实际工作三个层面统一行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说,2010年实现节能6.3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14.6亿吨以上。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其二是发展中大国平等责任论。西方一些专家和官员,错误地强调以国家为单位统计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据此要求人口众多的中国和印度等国家与发达国家履行同等的减排义务。实际上,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人均数字更准确。如果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量能够降至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对抗全球变暖的斗争就会大功告成。

候变化和减排温室气体问题需要全人类携手共同行动。人们希望,加拿大能收回退约决定,重新回到《京都议定书》的旗帜之下,为全球减排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每日要闻 更多
-十二五”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初定 国企将分公益性竞争性
-非洲媒体中国的“廉政之行”
-科特迪瓦议会选举投票在平静中结束
-加拿大宣布将退出《京都议定书》
-教育部拟订教师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人物 更多
-对话中非“文化苦旅”的先行者李松山
-从南非到中国藏区
-来自非洲的“洋雷锋”
-聚光灯下:艺术家杨彦
-科托努的女站长
 
专访 更多
-共同努力促进中非合作健康发展
-20+20:新的20/20远景
-思想的盛宴
-思想的力量
-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关于《中国与非洲》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广告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与非洲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与非洲及中国与非洲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